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 第三〇三章 改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〇三章 改良 (3 / 3)

這是王巨說的第一條,王巨接著說第二條:“科舉即將放榜了吧?”

“快了,還有幾天,如果你留在京城,便能看到東華門盛事。”

“不了,臣回京交待一下,明天就要返回陝西。但臣還記得去年先帝頒下一道詔書,限令每屆進士不得超過兩百人,明經諸科數量不得超過進士數量。陛下,請執行吧。而且有先帝這道詔書,陛下不會遭到太大的阻攔。”

“冗官?”

“就是冗官,這是鹹平之治成功的最大奧秘,簡政,減少官吏數量,使政令簡化暢通,節約不必要的浮費浪費,一限制科舉進士數量,二限制蔭補數量。然後裁州並縣,一些小州軍監等,與一些小縣,如雲巖縣,可以逐一裁減並往他州。太宗太祖殺了許多貪官,而非是士大夫們所說的刑不上士大夫,真宗不忍殺人,於是定下私罪,有私罪者不得重用。所以王欽若收了一些小賄賂,被群臣譏笑。然范仲淹首開陳留橋之先河,國家對私罪越來越不重視了。貪官不懲,國家如何治理?所以對貪官,老官,無能之官,病官,逐一勸退。不用五六年,冗官便會大治,僅是薪酬就會節約五百萬貫以上。而且簡政會帶來更大的效應。”

“其三就是坊場河渡。”

就是將一些虧損的坊場河渡,全部承包給私人,但不是以前那種攤派,先從京城派出中使,一定是京城的人,否則又能與地方豪強勾結,對各州縣的坊場河渡做一個評估,然後公開招標,招標者到各州縣領號牌,再將投標的價格寫在紙上,投於銅匭中。最後價高者得之。

一是將這些不必的包袱扔掉,二是能節約大量胥吏與工匠,給百姓減壓,至於私人如何經營,那與朝廷無關了。

但王巨還順便說了一件事:“臣獻了火藥,韓公害怕洩密,將其配方鎖在中書。但當真能保住密?它出來了,就是國用的,特別用於開礦,修道路水利。其實問題也不大,為了增強威力,外面都包上厚油紙,可於厚油紙上畫上道符什麼的,油紙夾層再塞一些便宜的物事,故弄玄虛。然後看其量配發給各個礦坊。若是私人礦坑,可以看其用量配售。若是兩者結合起來,一個丟包袱得承包費,一個增加收入,那麼每年又能替國家增加八百萬到一千萬的收益。陛下,再勤政愛民,五年之內,國家經濟情況就轉好了。十年便會大治。”

“再節約一下不必要的浪費,比如我朝冬至南郊祭天,祈求上蒼有浩生之德,佑我大宋。然而自仁宗以來,往往有時兩年便有一祭。祭典本身不會花多少錢帛,但按照朝例,每次南郊祭天,都要大賞天下,往往會內庫國庫撥出一千多萬兩千萬錢帛,用於獎勵大臣,將士,寬賦於民。如果國家財政充足,可以這麼做,以讓天下人歸心。但現在朝廷困窘,就必須適度減少,那怕減少兩次,最少會省下兩三千萬錢帛。一億六千多萬,是很多,但這樣七省八省下來,幾年便會彌補上了。並且還能借著這次危機,將一些弊政矯正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巨所說的,是改良,與鹹平之治很相似,要麼就是那個減少蔭補名額會有些爭議,其他的都可以輕鬆地執行下去。

因為窟窿太大了,不可能象鹹平之治那麼見效快,不過十年後,情況就會全部轉好,那個赤字也甩開了。

但問題還有很多,比如這麼龐大的隱田,商稅的不公平,差役的弊病,各種各樣的權貴產生。

然而這幾條太麻煩了,一碰就會捅馬蜂窩,王巨也不想說。

可以碰,那就是改革,革命!

趙頊仔細回味,不管怎麼說,王巨指出了一條出路,因此越想越高興,道:“王巨,可惜你歲數太小了。”

“是啊,聽聞陛下登基,臣當時還想呢,至少陛下能讓臣進入館閣吧。”

“你啊,別人進入館閣,是讓朕認識,能認識能熟悉,以後就會重用,你何必之?明天就走?”

“恩。”

“這樣吧,朕等會兒下詔,授你一個陝西營田使之職。”

這個官職又比勾當鄭白渠公事使高多了,而且管轄權利更廣,但不能當真,主職還是鄭白渠,就象程昉官職是鄭白渠屯田都監,實際不是屯田,而是鄭白渠水利都監,只是有了這個差職,那意味著在楊蟠官職之上了。

“臣就受之了。”王巨說道。

必須他是主,否則後面不大好辦。

但這事兒終是不大好了,無論怎麼樣,他與楊蟠都產生了間隙。

王巨指出一條出路,趙頊心情也鬆了一鬆,說道:“去年聽聞你大捷,我姑姑在家裡學跳蘭陵王入陣曲。”(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