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幾支船隊喜歡在紅色旗布上繡著一個大大的“宋”字,現在沒有國旗的說法,但卻成了他們的標誌。
衙役又說道:“高舶使,好多船。”
“船多嗎?有沒有載滿?”
“大多數載滿的,大大小小好幾十艘。”
“快,派人備宴。”高文秀驚喜地說。
船隊徐徐進了港。
各艘船依次停泊,大大小小共計八十多艘船,其中還有恍若巨無霸一樣的超級鉅艦。
一年進出廣州港的船隻不小,但論單支船隊,卻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壯觀的船隊,以致岸邊湧來許多百姓觀看。
可能怕出意外,後面一些船上有許多水手提著提刀,在船舷邊不停地巡邏。
十幾名管理陸續下了船。
有的人認識,立即走過來衝高文秀行禮。
“孟管事,看來幾位東翁發了財,又治了許多新船。”高文秀說道。
“哪裡,是有另外一些東翁參與進來了,”領首的孟進說道,然後又說:“高舶使,不過這趟貨略有一些特殊之處。”
“何來特殊之處?”
“這趟貨中有七船生鐵。”
“那好啊,我朝南銅北鐵,南方正缺少鐵呢。”
“不是,這是應王宣撫使之約刻意從海外帶回來的,它們不會卸上岸,而是馬上請來一些河船,裝載到桂州。”
也就是這些鐵,市舶司就不得抽解了。
“這個……”高文秀一臉捨不得,七船鐵,僅是抽調,就得好幾萬貫收入,有了收入,他才能升官。不過想到不久他接於朝廷的詔書,至少王巨還不是他能開罪起來的,於是忍痛說道:“那好吧,到時候咱家派人監督一下即可。”
“最好不要派人監督,如果想逃稅,我們有一百種方法能避過抽解……”
“孟管事。你勿用多心,咱家只是派人在邊上看一看,做一個樣子。”
“不是。因為這些船上刻意還請了一些海外的勞民。”
“海外勞民?”
“朝廷大軍撤退回去,但交趾仍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因此王公打算在邕州南方構建兩道防線。”
“這是必須的。那些交趾人真可怕哦,”高文秀撫著胸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天氣漸漸快要熱了,也是勞作的季節。因此王公讓我們從海外聘請一些百姓過來協助,他們不怕熱,薪酬也比較低。”
“他們也要勞作……”高文秀忽然捂著他的嘴巴,這個真不能管,有很多貓膩的。
“高舶使,你也放心。餘下貨物的抽解,也足以讓你今年一年都不用發愁了,”孟進遞來一份長長的名單,上面各種貨物,包括一些醃肉品,珍貴的木材板材,一些產自海外的顏料染料,十幾艘船石炭。廣南不需要石炭取暖,但城中百姓也要做飯的,因此石炭同樣有市場。並且價格不便宜,一石足足三百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