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 第695章 第三個(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5章 第三個(上) (3 / 4)

何謂四等戶,按照宋朝的劃分則是擁有十三到三十一畝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畝一等地,這個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數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則是十五到三十八畝,三等地則是二十五畝到六十二畝。如果是標準的瘦田九等田則是六十六畝到一百六十六畝。

就打算四五等中田四十畝為四等戶,繳納四百文免役錢其實也不算多了,實際按照以前大理的稅制四十畝中田最少得交納兩稅三十石,現在僅交納八石稅糧,大理糧價有點兒低,但再低不可能二十二石糧食只值四百文,實際一石大米也不止四百文了。

況且交了這個四百文後,就不用再服徭役了,想一想以前大理徭役有多沉重吧。

黃驊沉思。

這樣做有違宋朝制度,宋朝對於戶等的劃分,以及免役錢的攤派,各州都有各州的標準。

就象蘇州,雖然五等以下戶數多,不過與荊湖南路許多地區相比,人家五等戶就相當於荊湖南路那邊的三四等戶,三等戶的收入可能相當於那邊的一等戶。

也不是不能統一,關健是宋朝二級行政實際就是州府,誰聽誰的?雖然各路都有首州,可首州的知州若不冠以安撫經略使這樣的臨時差官,就無權調動其他各州府軍監的官員。那麼誰聽誰的?

所以免役法才引起了許多騷動,就象兩浙路,執行了免役法。百姓稠密,戶數多的嚇人,但面積不大。也就意味著差役數量則用不著那麼多,再加上百姓收入比其他路要好得多。因此擔負募役錢,則不會感到吃力,那無疑也沒有什麼怨言了。

然而放在梓州路呢,地方廣大,多是山區,意味著差役數量想少也少不下來,百姓稀少又貧困,所以攤派免役錢時。許多百姓感到吃力了,於是怨聲載道。

這才是巴蜀地區是反對免役法最強烈的地區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大理考慮到它的特殊性,王巨已經上書置了常備的經略使、提舉使、轉運使、刑獄使、種田使與兵馬總管,實際等於將路作為二級行政機構,而各州府做為三級行政機構,那麼就可以進行調節了。

如一些貧困地區的州,五等戶很多,募役錢不能支付差役的薪酬,那就可以從其他富裕的州府調多餘的募役錢過來,只要保持這一路總體募役錢能支付這一路的差役薪酬就可以了。也等於減輕了貧困地區百姓的負擔。

可這個基礎,則是所徵得的募役錢,能承擔起支付未來整個雲南路的差役薪酬。

他想了許久說:“少保。過猶不及。”

“為何?”

“少保,你的用心我是理解的,想輕徭薄斂,那麼這裡的百姓就能迅速安定了。不過其他地區為了籌滿募役錢與寬剩錢,甚至往六等七等八等戶上攤派。但在這裡,五等戶則不攤派了,讓內陸各州府官員如何作想?並且太過寬鬆,未來必有喜鑽研的官員加重稅賦,以求政績。”

“這確實也是啊……”

“還有。未來雲南路之廣大,難以想像。雖然有許多大江大河,但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源。水流湍急,不宜通航,未成為交通之便,反而將平川高原切割,成了交通之害。這就意味著未來必須募集許多差役,官員才能順利治理這一地區。雖然這用差不用支付象中原那麼多薪酬,但我估計這個稅率徵來的募錢役仍會嚴重不足。”

“不錯,我想得過於理想化了。”王巨說道,眼下大理面積是太大了,包括川西一部分,後來的近三分之一黑緬地區,還有近五分之一寮國地區,王巨懷疑面積可能達到了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幾乎能相當於六七個福建路的面積,比兩廣加起來面積還要大上一大截,即便核心地區也最少有福建路面積的三倍多。

想要治理,這個面積也不得不考慮的。

“少保,以我之見,最好還是依我朝規模,劃分九等。”黃驊又道。

不要問均分田地還有了九等,一些極度落後的刀耕火種地區,即便給了他們充足的耕地,只能相當於宋朝大部分八九等戶的收入。

只能說與史上不同,如今交趾正式收回,又有富良江能勉強溝通,如果交趾發展起來,會給大理帶來許多促進的條件。

黃驊繼續說道:“八九等戶需根據情況進行適度的補貼,七等以下不徵稅,包括兩稅,最好都要免掉。六等以下不攤派,包括募役錢。六等戶需交納最基本的兩稅,五等戶則要每戶交納三百文免役錢,四等戶則交納五百文免役錢,那麼這兩個問題就一起解決了。”

王巨認真地想。

眼下他的計劃中就是未來官府就是這些收入與稅賦了,但何止,時間長了,各種各樣的攤派苛捐雜稅是免不了的,還有呢,科配會不會少?和糴會不會少?

所以說永不加賦,永完只是一句空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