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 第二三四章 喜上加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四章 喜上加喜 (3 / 3)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高梁。更適用於棉花。

但略有些麻煩,不過現在王巨有了威信,加上春天到來,王巨騎著馬到處跑,好在華池縣面積不大,於是挨村挨寨的監督,工具又是免費提供的,百姓也執行下去了。不過開始時,慶州官員沒有太注意,隨著冬小麥成熟,大家終於看到其好處。

這邊冬小麥一天天臨近成熟,那邊高梁的苗子同樣在茁壯成長,並且遠比以前那種撒種籽式的種植長勢更旺盛。

宋朝重視內治與文治,所以范仲淹提出重農桑,但喊口號不行的,你得推出一些實際的方法,否則喊與不喊有什麼區別?這個重農桑不要說宋朝,春秋戰國就有人喊出來了。

因此蔡挺聽聞後,立即帶著慶州大大小小的官員過來察看。

“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蔡挺讚揚道。

其他官員一起額首。

往小裡說,如果兩季都不受影響,每戶人家那怕增收幾百斤糧食,一些極端貧困戶就不會捱餓。往大里說,如果推廣開始,一戶增收五石糧食,整個北方就會增產兩三千萬石糧食,糧食就不會出現危機。

或者攤於西北,若是陝西推廣,整個陝西一年就會增加幾百石糧食,那怕朝廷用錢購買吧,這個增產的糧食也能將軍糧勉強保住了,那得節省多少錢帛?

其意義不可估量。

但是蔡挺仍疏忽了,這種移載意義豈止如此?

以前種豆粟,是往地裡撒種子,一個坑裡能撒上五六粒種子,但粟的根系就那麼大,往往有三四株高梁幼苗得活,然後就在這有限的面積裡爭肥爭水,如何能高產?

但現在這種單株移載,只有一株苗,那麼它可以盡情地吸引土壤裡的營養與水份,並且因為它開始長在小田裡,弱苗就可以摘除出來不用,還有呢,幼苗是長在肥沃的營養缽裡面,因此它的根系從小時候便開始往下扎,移到大田後,它的根可以扎得更深,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營養與水份。而非是象以前那樣,因為下層土壤板結,根系只能向表面的土壤延伸。

王巨略略說了其意義,但有的沒有說,因為說了大家也未必能弄懂。除非他那本更深層次的數學書出來,裡面對一些物理化學地理知識做了簡介後,大家又讀了,又反思了,然後再說,才能明白。

並且它產量會增加到多少,王巨心中也沒有底。

反正這種方法,比以前一季種植還會增產。

“若此,功莫大矣。”

“蔡公,也不能想得那麼樂觀,兩季種植本來費工,這一來會更費工,為了鼓勵百姓用這個方法種植,春天時下官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再看整個北方,都缺少水源,更缺少耕牛,所以還是薄種廣收的年代,即便朝廷推廣,也不會有很多百姓選擇這種方法去種植。除非整個北方大興水利,然後象下官這樣,不將牛計入戶等,甚至飼養耕牛者,還給予一些獎勵,鼓勵百姓積極飼養耕牛。”

說易行難,就是這兩項條款執行下去,得花多少錢帛,得減少多少賦稅?

蔡挺笑容漸漸斂去。

“蔡公,秋後莊稼收穫了再說吧,並且那時收成出來了,才有說服力,說不定那時會是喜上加喜。”

“哈哈,也是,這也是老夫前來的第二件事。”(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