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 第二三三章 此堡不能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三三章 此堡不能拿 (3 / 3)

王巨又拿出一件鎧甲說道:“這就是新式鎧甲,重二十五斤近三十斤),不過防禦力並沒有削弱。”

“成本幾何?”章楶也立即聽出它的意義。

“三十餘貫。”

“很不錯,很不錯。”

“質夫兄,勿要樂觀,這是眼下作坊製造的成本,換成了作院等官作坊來製造,會有胥吏貪汙,會有大量浪費,唯獨一個優勢,那便是少了一些運費成本。但換成了朝廷想打造一模一樣的鎧甲,必然超過四十貫,否則打出來的鎧甲又是劣制鎧甲。”

然而得從哪方面看,雖然貴了一點,可輕了二十幾斤,那麼士兵行動會更迅速,在戰場上也能發揮更強的戰鬥力。

朝廷如何選擇,一看未來一戰的比較,二看朝廷有沒有懂的人。這不是王巨說的算,也不是章楶說的算。

“難怪蔡公也想將部分將士進行換裝。”

“那怎麼可以?”

這又是一個王巨以前在延州讀書時未想到的問題,那就是低效。

特別是鎧甲。

鎧甲為什麼造價這麼貴,不僅是材料,是不錯,從鐵打成甲片,得需要千錘百煉,一副五十幾斤重的鎧甲往往會需要兩百多斤的鐵,但這個費用也不驚人,好的熟鐵不過三十幾文錢一斤,運到華池縣加上運費一斤不過五十文錢。以及其他材料,總體材料價值不會超過十貫錢。

為什麼最後造價變成了四十貫?

效率太慢了,往往一個熟練工匠打造一副鎧甲最少一兩個月時間,生手要三四個月,並且還是宋朝已經出了原始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否則時間更長。

這麼長的時間,僅是人力成本就得花不少錢了,再加上胥吏貪汙,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其他種種,於是才成了四十貫錢一套鎧甲的造價。

王巨這邊沒有貪汙,也沒有大的浪費,然而三分之二成本便是堆在人力上。

去年冬天聽到官匠講述後,王巨立即召募了大批的學徒,所以京城幾個工匠離開後,作坊裡還有一百多人。不但如此,王巨又派了一營官兵輪流駐紮,而不是一都,這不是為了保衛,而是為了人手,讓官兵打下雜,提高效率。

即便現在有了足夠的材料,有了足夠的錢,所有人撲在鎧甲上,每個月最多隻能打出來兩三百套鎧甲。不要提換裝了,就是蕃騎的馬甲,到了秋後也未必滿足,況且其他兵器不打造了?

“這也不難,蔡公打算從慶州作院調來大量工匠。”

“慶州作院能調來多少工匠?除非蔡公還能從其他地區調來大量工匠,最少一百名以上,否則我不會答應。”

“大約不會太難吧,我回去說一說。”

“還有,讓蔡公再向朝廷通知一聲,請朝廷從京兆府撥出大批次鐵過來。”王巨道。雖說朝廷財政困難,可這把火馬上就燒到眉毛了,當真朝廷一點都不支援?

“這個大約也不難,對了,為什麼我與蔡公討論時,我說了一句,能否拿下疆砟堡,蔡公卻說,國家財政困難,能擊退敵軍即可,不能多事,此堡不能拿。”

“蔡公竟然這樣說?”王巨一呆。國家財政困難他是知道的,但與拿下疆砟堡有什麼關係?若拿不下疆砟堡,馬上那麼多野利族投奔過來,王巨頭就腫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