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又說:“王安真輔國之才,奎所言乃是熒惑聖聽。”
吳奎說:“臣曾經與王安石同領群牧,看到其人剛腹自用,行為迂闊,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
然而吳奎臉色卻沉了下來。
先說王安石,倒底王安石是想做什麼?吳奎猜對了一小半。不僅是韓琦,還有時機,時機未成熟。所以王安石不願出山。這是幹嘛,將自己當成了姜子牙還是諸葛亮?人家確實將自己當成了諸葛亮與姜子牙。因此王安石在坐待時機。
那麼他在江寧怎麼知道時機?韓維哪!
王安石的舞臺還沒有到來。為什麼曾吳二人爭王安石,吳奎那確實不喜王安石的作派。
曾公亮呢,實際這時想開始產生了一些想法,這幾年他明為二號首相,還不如歐陽修呢,在韓琦與歐陽修壓制下,他幾乎成了一個隱形人。王安石來到朝堂,自己敲打敲打。那就是自己人了。敢情他以為王安石會是打醬油貨色。
這個爭執無所謂,關健他沒有將吳奎當作一回事,連一個熒亂聖聽都冒出來了,吳奎會高興嗎?
韓琦老神在在,趙頊這個棋子將會被自己破掉了。
韓維一看不妙,連忙說如詔王安石知江寧府,大家說王安石必辭,召到京城來做京官,翰林學士都不同意,還什麼江寧知府。
韓維說不會。又講了一大堆道理,反正都是王安石好話吧。
然後回去立即寫了一封快信給王安石,介甫。好了,快出山吧,再不出山,馬上皇帝也惱了。
王安石得信後,立即出山,前去江寧府……
聽到王安石出山,趙頊又鬆了一口氣,不錯,高人終於出來了。那麼自己得給高人鋪路吧。於是立授呂公著與司馬光為翰林學士。
呂公著如何下去的,反對濮儀之爭。也不是韓琦的人。
御史臺,再到西府的文彥博。再到中書的吳奎,然後到兩制官。一張稠密的網結成了。司馬光一眼就看穿了趙頊用意,幹嘛,想讓俺做炮灰哪,休想,於是說:“臣不會寫四六體。”
寫草詔書,必須用四六賦體做文章。
趙頊說道:“那麼如兩漢制詔即可。”
四六體不會寫,古文體你會寫吧。
“本朝故事不可。”
趙頊不悅道:“卿能舉進士高等,居然不會寫四六體,這是什麼話?”
司馬光不能答,於是拱手說道:“陛下,臣告退。”
然後揚長而去。
這小子脾氣挺大嘛,趙頊喊來內侍:“將這個詔書送給他,不送,往懷裡揣,朕看他敢不敢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