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三五六章 世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五六章 世襲 (2 / 4)

國家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呢,難道是百姓笨嗎,不笨,難道是百姓懶惰嗎?不懶惰。百姓不笨不懶惰,國家卻是積貧積弱,豈不是大問題?

實際也如此,王巨記得前世上學時學過一句,地大物博,扯蛋麼。

中國地方大,但能稱為物博嗎?可憐若大的地方,能適合耕地面積僅佔百分之十幾。就是這百分之十幾,也是百姓一點一滴開墾出來的,北方缺水,並且多山。南方倒是不缺水,卻到處是沼澤湖蕩子。就是鐵礦,還多是貧鐵礦。正是因為有這群人,將高山變成了梯田,將湖泊沼澤變成了圍田,將滄海變成了桑田,才生生創造出“富饒”之地。

有了這樣的兵,有這樣的民,國家卻出現瞭如此嚴重的問題,那不是軍民之錯,而是統治者之錯了。

所以趙頊聽了他那個西方人的冷笑話,不覺得好笑,反而心情更沉重。

但這個說得隱晦,王巨沒有說明。主要就是怕爭議,況且他現在這個年齡與地位,也不當由他來說。

第三句話更不敢說。

但這句話就與遷都長安的用意十分類似。

“吉浦兄,為何想起這個?”可憐的,王巨用了這個,而不是用遷都一詞。

呂惠卿揚了揚手中的一冊舊唐書。

“哈哈哈,”王巨不由樂了。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幾次偉大的遷都。商朝的那次不算,太遙遠了記載不大真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快要亡國的遷都也不能算,那是一種無奈。例如東晉與南宋。

還有一種為權臣把持朝政的遷都也不能算,如曹操將東漢都城遷到許昌。

真正的遷都有好幾次,比如孝文帝的遷都,他的目標就是漢化。沒辦法,那時的漢人還有著漢朝的驕傲,冉天王就不說了,各大漢人豪門同樣瞧不起這些鮮卑人。不漢化,不融入到漢人體系中,北魏就無法統治中原。

應當來說,他做成功了一半吧。最不成功的就是元朝,幾十年,回大草原了。最成功的是滿清。

後來的明朝。

朱棣遷都用意也不是天子御國門。他不遷都,呆在南京不行哪,能坐穩那個位子嗎?於是將首都遷到了北京。這才是真相。但後人扯得遠了,有人說遷得好。天子御國門,多威風啦。有人說遷得不好,北京一破,明朝滅亡了。中國沒有了。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了,不錯,滿清疆域更大,因此袁老師再三貶明揚清,然而再認真去想。明朝雖然不及宋朝開明,但也不完全閉關自鎖,包括西洋來的火器,立即學習,包括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不僅學習西洋傳來的科學,自己還投身於天主教,將學來的東西編寫成書印刷,讓天下人學習。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即便與西洋會有些差距。但應當不會太大吧。

因此中國的拐彎點就是這個北京。

但與天子御國門有多少關係呢?真相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北京不是滿清攻破的,而是李自成攻破的。並且李自成造反。將中原防禦工事與軍事掃蕩一空,由是明朝連一個迴旋餘地也沒有了。否則那麼多皇子皇孫,選一個代理人,當真那麼困難?那麼以滿清的兵力,節節受阻,能打到哪兒?

另外就是武則天這次遷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