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四一九章 剋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一九章 剋星 (4 / 5)

你們反對的是南黨,王巨也不是南方人。

你們反對的是變法,王巨也說了,變法是無奈之舉,他能理解,但不會支援。

而且王巨當真是禍害,相反的,在王珪眼中評價很公平,一個特有能力的大臣,未來也必將是大宋的超級重臣。

所以王珪才在那一年隱約地示好,王巨也表示領會了,司馬光想上位,他同樣也想上位,難道靠司馬光支援?可能嗎?想上位沒人支援行嗎?因此王珪沒有呼應。實際此人手腕同樣很高明,當真這個三旨宰相,又夾在新舊黨之爭中上位,那麼容易的?不過沒有王巨,他看不到變數,王巨一出來,他就看到了變數。

當然,現在局勢很渾濁,他也不敢做出判斷,而且王巨確實太小了。

王珪的態度正是大多數人的態度。

當真王巨會潑司馬光嗎,那可能呢,真的潑司馬光,問題就嚴重了,這還是吃柿子,挑軟的捏。

至少在大家心中,他與大程地位差不多,大程先欺負王巨,王巨做出的反擊。

有反對的人,但不是很多。

實際最大的後果,就是他透過這一事件,將自己態度挑明瞭。司馬光與呂公著不大高興,王安石也不大高興。

因此趙頊與王安石商議軍器監的事,王安石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器甲方面他不大懂,實際王安石軍事改革,還是蔡挺回到朝堂後才發生的,這是他最大的短板之處。此外,王巨卡在條例司,都影響了青苗法的透過與執行。

因此王巨很快接到朝廷詔書。

郭氏表示不懂:“夫君,王巨這個官職是升了還是降了?”

若說升吧,恐怕十個文臣有九個文臣不願意擔任此職,儘管王巨說慶曆戰爭時。楊偕等人掌管過軍器司。但那是權宜之舉。透過名稱也能看出來,一個是監,州以下。幾乎與縣相當的機構,頂多說它與軍相當吧。一個是司。國家的“部級機構”。

並且它的時間很短,戰爭一結束,便取締了。

後面掌管軍械製造與貯藏的,要麼就是武將,要麼就是宦官,要麼就是外戚子弟。現在還是如此。

所以它是一個士大夫鄙之的差職。

但說它是降官的話,這次軍器監重組,囊括了內藏庫掌管的貯藏之權。還是一個有實權的差官。甚至說它手中的權利遠遠超過了群牧司。

然而那是司,因此群牧使以兩省以上官員充任,包括小宋,歐陽修,包拯等名臣,都擔任過此職。同樣是以權字差職,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真嚴格從名義上講,它還不及王安石設立的木棉司之重。

因此郭氏產生了迷糊,實際許多官員都產生了迷糊,難道這是對王巨的處罰?但算不算處罰?

更大的迷糊。就是它的歸屬問題,是屬於西府,還是依然屬於三司?依然屬於三司。那麼是不是還繼續屬於胄案部下的一個監?若是,那就是處罰。若不是,那不算處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這個問題問誰去?

究竟它歸屬誰,連王安石都沒有想好呢。

張載道:“王巨,你這個性子太暴躁了。”

有人說二程“剽竊”了張載與周敦熙的思想,這是不對的,張載同樣也“剽竊”了二程的思想。畢竟這是一個嚴重缺少溝通交流傳播的媒介,只好在難得的會面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剽竊”。

張載性格又溫和,儘管他與程顥隱隱產生不和。也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恩師,你真以為仁能將一切感化?那麼儒家推廣到現在。為什麼這世間還產生了如此多的不公?我不說夷人胡人了,只說士大夫,個個是讀著夫子說長大的,又以它換取功名富貴,然而有幾個士大夫做到了這個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