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四三三章 默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三三章 默契 (4 / 4)

可王巨仍我很反對。

這種暴利是寄託在物以稀為貴上的,一旦蔗糖產量跟上去,就不可能產生這種暴利了。

不是不能收為國有,後世那麼多的國有企業,難道得全部私有化嗎?

但這得有一個前提,高效廉潔。

試問現在的宋朝能做到這一條麼?別的不說,就說茶葉,這得產生多大的利潤,結果呢,宋仁宗時最低一年純收入只有幾十萬貫,逼得許多大臣不得不提出通商法,朝廷不管了,交給商人茶農自負盈虧去,國家只得商稅。

還有鹽與酒,這個收益不錯,然而在賬面上只是毛收入,也沒有計算各個官吏的成本,如果將它們計算進去,最後又有多少收益?

而且茶鹽酒是買撲買鈔制,銷售這塊朝廷很少插手,王安石卻直接插手了銷售這一塊,無形的成本會更高。以宋朝的各種冗,從種植到生產再到運輸銷售,得產生多少浪費,又有多少人會從中貪墨,並且會造成增加多少官員與胥吏?

其次現在的宋朝適用公有制產業麼?

還有,若是按照王巨去年的做法,其利潤是商人與朝廷均攤的,那麼朝廷就有大義用榷法將棉花管理起來。以後會有私商情況,但不會產生嚴重的混亂。現在朝廷一起領手了,又是暴利,又是“與民爭利”,會產生多少私商,會產生多少糾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實就是去年的價格,也是商賈推動上去的。

於是馬上就看到了效果,蔗糖來到京城,棉花也來到京城,起初一床棉被售價是十五貫,與去年的價格相比,確實很公道,不過隨著棉花源源不斷而來,又有一些商賈造謠生事,漸漸就賣不動了,章惇很明智地及時下降到十貫錢。十貫錢價格終於讓許多人能接受了,銷路這才漸漸開啟。

與去年相比,利潤確實提高,而且今年產量也是去年的數倍。

然而明年呢,後年呢?

實際到了明年的春天,章惇看到積壓很多,又再次降價,降到了八貫,七貫!

不過總的來說,它確實在這兩年內為王安石撈了一大筆政績,不久後,因為國家財政緩解,趙頊撥下一筆鉅款給了軍器監,有了這個錢,王巨才正式將那個鍛鋼院上馬,簡易鋼化,水壓衝鋼,也就是從王巨少年就象程勘提出來後,直到現在,朝廷才執行了這個技術。

另外有了蔗糖的收入後,一批批錢帛與物資又源源不斷地運到涇陽。

但在這份功勞的背後,卻是王巨,頂多眼下來看,王安石將它的收益擴大了。於是張若水便問王巨:“子安,好動手了吧?”

現在軍器監改革也沒有結束,因為還紮了那麼一大堆無所事事的官員與堂吏。

王巨一直在等,等一個契機。

現在立了那麼大功勞,應當契機到來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