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614章 兩朝元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4章 兩朝元勳 (2 / 3)

於是趙頊又下詔請教了富弼、曾公亮、文彥博與韓琦。

這幾個重臣在慶曆時就很有名了,包括慶曆時那次敲詐。這幾人同樣參與過,因此向他們詢問,看看有何良策與見解。

先是富弼上書,說近五六年,朝廷擬用兵綏州、羅兀城、熙河、辰、錦、戎、瀘、交趾,只有用兵交趾之議中止,其他諸路皆用了兵,有勝有敗,傳播天下。但又傳聞,說陛下必復靈夏、平賀蘭,還打算親征平燕,因此修完器甲,簡練卒伍,增築城壘,積聚芻糧,又派使招致高麗。然後又在河北置三十七將,按閱愈急,喧布漸久。所以是我朝挑釁在前,而非是契丹背盟。因此必須派一使者,將這個來龍去脈說清楚,契丹不是不講道理的。如果不然,遼國有夏國、唃廝羅、高麗、黑水女真、達靼之援,邊事又將不休。

老富老了,將董氈記成了唃廝羅。

但意思與趙頊想法差不多,最好不要與遼國翻目成仇,畢竟是大災當前的困難時刻。

只是大約慶曆時打怕了,依然堅持著以和為貴,這點讓趙頊很是不喜,說了一句:“富弼羸弱耳。”

文彥博則說,朝廷當足食足兵,堅完城堡,保全人民,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止此而已。大抵中國之兵,利在為主,以主待客,以逸守勞,理必勝矣。不過聽說陛下想先發制人,乘其不備,襲取燕薊,但若有意外,王師恐被噬臍。況且河朔大飢,若兵連不解,物力殫屈,會有金湯不守之險。

趙頊苦笑了一下:“都知道了。”

其實趙頊遭此羞侮,不過說了一句,朕當親率大軍,掃蕩燕薊,以雪此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也不過是氣憤話,能當真麼?卻不知道迅速被文彥博與富弼得知,這兩人並且一個在大名府,一個在洛陽,怎麼知道的?

趙頊想想都不能急了。

曾公亮則說,胡虜不講信誓,不能相信他們所說的話。就象西夏,和盟沒有多少年,侵耕府麟路界,導致郭恩全軍覆沒。然後到同家堡,我朝還沒有納呢,全堡幾千口百姓盡屠之。再進攻大順城,李諒祚重傷而死。隨後又進攻慶州,慘遭大敗,幾欲國滅。這才變得老實起來。所以遼國與西夏差不多。但現在河北河東久不用兵,並且又無良將良帥。因此必須選將帥,委之一面。以防不測。

他與蔡挺想法差不多。

然而話說得更深,不要再學習前幾年那樣了。明明王巨在慶州有大功,反過來因功忌憚,一個名帥,卻放在泉州哪裡斂財去了。國家缺少這幾個小錢嗎,這樣用人能行嗎?

但這些都是以後,關健眼下怎麼解決,一個人也沒有說。

於是趙頊等著韓琦的上書。

不久韓琦上書到來,臣竊以契丹稱強北方與中國抗者。蓋一百七十餘年矣。自石晉割地,並有漢疆,外兼諸戎,益自驕大,在祖宗朝屢常南牧,極肆兇暴。當是時豈不欲悉天下之力必與彼角哉?終愛惜生靈,屈就和好,凡疆埸有所興作,深以張皇引惹為誡。以是七十年間,二邊之民各安生業。至於老死,不知兵革戰鬥之事,至仁大惠不可加也。臣觀近年以來朝廷舉事。則似不以大敵為恤。敵人素以久強之勢,於我未嘗少下,一旦見形生疑,必謂我有圖復燕南之意,雖聞彼主孱而佞佛,豈無強梁宗屬與夫謀臣策士引先發制人之說,造此釁端?故屢遣橫使,以爭理地界為名,觀我應之之實如何耳。所以致彼之疑者。臣試陳其大略。

趙頊精神一振,還是老韓說得不錯。那麼看看他有什麼大略吧。

高麗臣服契丹,與我朝久絕朝貢。可是朝廷卻派人自浙路招諭而來,高麗乃是小邦,來與不來,對國家沒有任何幫助,契丹知之,肯定以為我朝圖之。所以不能與高麗來往,以免契丹產生疑心。

趙頊表示很冤哪,高麗是派使來的,但什麼時候朕招諭了?

就招諭了,又怎麼著,難道若大的宋朝連孫子都不如。

忍著怒氣繼續往下看。

古渭寨之西,吐蕃族散居山野,不相君長,耕牧自足,未嘗為邊患。然而朝廷強取熙河一路,殺老小數萬人,所費不貲。而河州是董氈的屬地,董氈是契丹的女婿。董氈豈不派人向遼國投訴,遼國聞之後,豈不要對我朝產生疑心?

這個真能扯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