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843章 朔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3章 朔正 (3 / 4)

缺錢嗎?

可能會缺一點吧,如果不是高階官員,不知道王巨接下來的龐大移民計劃以及修徹一道長城,甚至會認為朝廷的庫存完全能應付接下來的平夏戰爭。

缺將帥嗎?別逗了。

缺武器嗎?更不要提了。

或者說缺少後勤,那也不對,這幾年不知運了多少後勤去了西北。

其實再遲一點,後勤則會讓許多人懷疑,不過現在嘛,天氣還是很冷的,大多數運輸都停了下來。

因此許多官員真以為朝廷與西夏議和了。

這讓許多官員與百姓感到不解。

其實宋朝去年年底就暴露了“野心”,無他,因為從年去年底就頒發了詔令,自今年起更改年號,號為“朔正”。

如果不更改年號,今年則是元豐十一年,這個無所謂,不一定非得過了十年就一定要更改年號,就象唐太宗,為君王二十三年,只用了一個年號,永貞。

有的君王則喜歡更改年號,比如宋仁宗用了九個年號,有的不喜歡更改年號,比如唐太宗只用了一個年號,唐玄宗只用了兩個年號,不喜歡更改年號的皇帝未必是好皇帝,喜歡更改年號的皇帝也未必是壞皇帝,這只是個人愛好罷了。

趙頊一朝原先只用了兩個年號,熙寧,元豐,現在用了正朔,只不過三個年號,實際也不算多,就連宋太祖還用了三個年號呢。

但是年號有兩個注意事項,第一個不能與前朝年號重疊。

這裡有一個故事,據說趙普讀書讀得少,趙匡胤有次召集大臣議改年號,改元乾德,乾為極陽之卦,人君之卦,人君有德,趙普連連說好。一旁的盧多遜臉上掠過一絲陰笑,數年之後,宋朝滅掉後蜀,後蜀皇宮裡一些物品送到皇宮,趙匡胤無意中發現了有乾德字樣,大驚,立召集大臣詢問。盧多遜立即上前說,此乃偽蜀曾用年號。趙匡胤立即派人查典閱典籍,果然如此。於是一怒之下,拿起毛筆在趙普臉上打了一個叉。趙普臉色黯然地離開朝堂,子讓他洗臉,趙普拒絕。第二天上朝,趙匡胤看到趙普臉上墨跡還在,詢問,趙普說,臣犯下大錯,無陛下口諭,不敢洗臉。趙匡胤哈哈一樂,此事就了結了。但從此以後,趙普與盧多遜就結下了仇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故事不可信,因為盧多遜那時還是一個地方官員呢,直到開寶時才擔任翰林學士,進入到高層行例,如何在乾德年間就有資格參議年號?

因此又有了另一個版本,趙匡胤用了乾德年號,大家一起未注意。直到滅蜀後,後蜀有宮女被送入後宮,一天趙匡胤觀賞此宮女的鏡匣,發現銅鏡背面有乾德四年鑄五個字樣,大為吃驚因為那時才是乾德三年)。於是召重臣詢問,趙普等宰相答不上來,趙匡胤又召集諸學士,學士陶谷、竇儀就說道,此鏡一定乃是前蜀物事,前蜀王衍曾用過這個年號。趙匡胤聽了才恍然大悟,說了一句,宰相必須用讀書人。

但這個傳聞也不大可信,特別是後面的那句話,多半是後來士大夫弄出來的玩意,因為知道這件事後,趙匡胤也沒有更改年號,乾德年號依然用了三年,直到乾德六年的第二年,才改了開寶這個年號。

不過它確實是宋太祖君臣犯下的一個錯誤。

為何?

在古代記事時,不可能存在公元多少年,而是用年號綴多少年,比如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命李道宗護送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入藏,其實就是公元641年發生的事。比如趙頊於史上元豐八年春天去世,其實就是公元1085年發生的事。

這是大一統的,即便割據時代,年號也最好不能重疊,比如開寶之時,因為南唐與吳越向宋朝稱臣,這兩國用的年號就是開寶了,但其他割據國則用了其他年號,如北漢同時間是天會、廣運,南漢是大寶,遼國是應歷、保寧,大理是順德、明政,于闐是天尊,西北生女真起義所建立的定安國則用了元興這個年號。

如果翻開此時南漢的書籍或者一些物事,上面有大寶十年的字樣,則是公元968年了,也就是宋朝的開寶元年。

但若是年號亂用,整個時間就亂了套,最少在整理史書時會產生許多混亂。

其次年號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就象熙寧,熙,興盛、和樂與喧鬧紛雜之義,寧是平安平靜,兩個字聯在一起就明白趙頊的苦心,好了,現在是朕即位了,俺父親也入土為安了,那麼濮儀之爭引起的種種爭執也好平息吧。

還有一個有名氣的熙,康熙,安定爭執,俺大清入土中原已成定局,你們這些漢人就不要再反抗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