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855章 囚籠(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5章 囚籠(下) (2 / 4)

然後是黃河中游,從河口渡往下去,兩邊多山,河流湍急,不過受兩岸山巒拘束,再加上河沙不易沉澱,河道一直很穩定。

再到三軍的渡河。

小河直接架橋,逢山開路,也就是前面的軍隊斬去灌木與棘刺,讓後方大軍迅速行軍。遇水架橋,指的就是這種橋,不可能在黃河與長江上架橋了。

再到大河的渡軍,如果不急,可以用渡船慢慢擺渡。

如果很急,西夏人用渾脫渡河,還有一種方法,架設浮橋,最著名的便是宋滅南唐,在長江上架的那個浮橋,用鐵鏈將小船連線起來,上鋪木板,大軍橫渡!

但如果軍隊規模大,那麼對這個渡口挑剔無比。

首先渡口水流必須平緩,才能保障三軍安全,其次渡口必須大,才能容得下許多渡船同時擺渡,否則一艘船慢慢擺渡,象斡特剌這次率領十餘萬軍民過來,那得渡多久才能渡完?

若是架設浮橋,那更挑剔了,就象宋朝長江上的那座浮橋,樊若水駕駛小船裝作在長江上釣魚,選來選去,只選了採石磯一處地點,這才用絲繩測量其江面寬度,宋朝根據他提供的情報,才將浮橋架了起來。

這些說起來比較繁瑣,但它馬上就關係到下面的囚籠作戰計劃……

…………

斡特剌暫時還蒙在谷裡,但鹽州城如此難纏,讓他感到有些不對。

於是他先將視線盯向了七級渠的南測,宋軍在哪裡置了一個巨大的船塢,不僅有朝廷官兵工匠,還有數萬名西夏戰俘與百姓。

現在開始由亂入治了,不能再用以前那種血腥的手段,但西夏經過反覆催殘,百姓連溫飽都不能解決,但不能讓他們餓死吧,不是餓死了,一旦餓得走投無路,那則會主動叛亂了,因此王巨採納了用工代賑措施,包括河西那些施工的戰俘也是如此,大家幹活,宋朝從後方押來糧草與布料,以工發放物資。

人很多,但宋軍馬上需要很多很多的船。

如果派出一支騎兵襲擊這個船塢,必會產生巨大的震懾力,然而不久斥候就送來一條訊息,宋朝於耀德城等處,依然保留了龐大的軍隊。

兵力出得少不管用,兵力出得多,首先瀚海地形的難纏就讓人頭痛了,即便派出清一色的騎兵,斡特剌又擔心落得靈州川那樣的下場。一旦騎兵遭到毀滅性打擊,這一支兵馬則會迎來悲催的命運。

然後他又盯向了古長城的西面,但問題是出了這段古長城,如何渡黃河,宋軍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遼軍將船造好,再說他這次也未帶來多少善長造船的工匠。

接著他又盯向了橫山,橫山有多難纏,斡特剌是知道的,不過現在橫山兵力不多,但如此一來,等於正式向宋朝宣戰,這個後果則難以預料了。

迫於無奈,他派出大量遊騎前去橫山活動,橫山諸堡砦的宋軍根本置之不理,出了堡砦俺們不敢,但想攻陷我們的堡砦,萬萬沒門。這麼多年了,宋夏就倚著橫山,展開了多少拉鋸戰,攻堅防禦戰。

然後斡特剌就接到宋軍忽然出兵金肅城的訊息。

斡特剌有些蒙,俺們可沒有進攻你們宋朝,你們宋朝憑什麼進攻我們遼國?

但問題來了。

如果斡特剌帶著這十幾萬軍民在南河套到處溜達,宋軍還真沒好辦法對付。

但這個溜達,吃的喝的穿的怎麼解決?

因此遼軍必須要回去,回去就要渡黃河,牟那山以西的河段不要想了,全部被宋朝佔領,開始建設堡砦,駐守軍隊。況且還有大量士兵乘船在黃河上巡邏,如何讓遼軍得以渡河。

那麼遼軍想要回去,只有兩處地點,一處就是包頭那邊,現在不叫包頭,而叫雲內州,又叫夾山或叫西山地區。

那一段黃河寬闊而平坦,有不少適宜渡河的渡口。然而問題是想從哪裡渡河,則要橫穿整個南河套,穿越更多的沙漠。後勤供給立即成為一個大問題。

其實就是選擇了這麼道也不可能讓他們成功回去,遼興宗伐夏,雖然大敗,不過西夏國內民不聊生,李元昊沒有乘機收回金肅軍與河清軍,然後往北去,牟那山上方則是黑山地區,也就是唐朝中受降城地區,耶律阿保機大破党項諸部,將這一帶佔據,置立天德軍。迫於這個壓力,西夏不得不於牟那山建設了一些堡砦,又於河南建設了四個城堡,扼守黃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