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想了想,這裡似乎離居延海還有好幾百裡地,不過南面則是荒涼的幹原地帶了,也不適宜置辦榷場,除非遼國也將榷場置於居延海,那宋朝肯定不會同意的。
章楶又說道:“非是某不同意,而是私商不能杜絕之故,就象貴國私鹽,導致我朝整個北方不能榷鹽,或象貴國禁馬,但我朝商人仍利用一些渠道得到貴國的馬匹。所以想絕對不將武器流通於阻卜,無人敢保證。這話講明瞭,以後兩國就不會因此而翻目成仇。”
給不給阻卜人武器是我們的事,能不能查到是你們的事!實際上從西夏繳獲來的武器,以及宋朝淘汰的一匹武器,基本上都交給了磨古斯,暫時磨古斯手中的器甲足夠用了。至於未來,誰知道幾年後朝堂又是什麼情況?
不過章楶給了遼國一個臺階下:“但我朝可以承諾,我朝不會派使者與阻卜往來,阻卜派使者過來,我朝也不會同意,以此表態貴國對草原的正統地位。”
幾名遼使低聲商議一番,雖然章楶這個答覆不能讓他們滿意,不過磨古斯以後則不能用宋朝來招搖撞騙了,對未來平叛產生一定的幫助作用。
章楶心中也在想,得立即通知王子安,立即再送一撥器甲過去,不然以後則沒有機會了。
最後幾名遼使同意了章楶的說法,雙方寫下草書,並且詳細地標明瞭兩國分界線,實際上就是黑山那段,河西那邊的界線分明,黃河了。
然後分別送給各自君主之手,兩國君主宰執再次書寫,蓋上玉璽,方成正規的國書,和盟算是完成了。
速度非常快,天空都開始飄起雪花了,宋軍拖不起,遼軍也拖不起。
幾名遼使用快馬將草書送給耶律洪基,章楶也用特腳遞將草書送給趙頊。幾天後,雙方於雲州互換國書,章楶帶領大軍徐徐離開遼境。這時已經到了冬月十八了。
冬月二十三,章楶到達雁門關,然後扭頭看了看北方,這次會戰圓滿結束,不僅滅掉西夏,還迫使遼國割讓了一部分領土,可以說取得了自宋朝立國以來都沒有取得過的戰果。並且因為得到了黑山,使北河套後顧無憂,得到了河西二軍一州,使南河套後顧無憂。整個西北再無一點隱患!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不迫使遼國割讓這兩片看似貧瘠的地方,宋朝就要被迫建設許多堡砦,增加大量駐兵來防禦,僅此每年朝廷就要多開支百萬貫以上的軍費,所以章楶才拼命地爭。
恥辱的納變成了和,雖是一個字,但對於自尊心很強的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但是宋朝的城。
雲州之盟是城下之盟,但是遼國的城。
兩個城,等於是宋朝翻開了新的篇章。
同時這次給予遼國重創,使得宋軍多少克服了恐遼症,特別是許多承平的河東將士得到了很好的實戰錘鍊。也使得遼國多少有些膽寒,最少保證了未來幾年邊境平安。
今年曆歷數數的戰役下來,宋軍傷亡人數四萬餘人,真正犧牲的將士不過兩萬四千餘人,相對於如此浩大的戰役,這個傷亡低得驚人,可以說,無論王巨或者是章楶,能對得起宋朝,能對得起所花的錢帛,能對得起三軍將士了。
至於磨古斯叛變,則是意外之喜了。
然而章楶仍不滿足,他心中在想一件事,如果王巨開始就沒有打算移民,那將節約幾千萬貫甚至上億貫的支出,那麼宋朝財政得以保障,明年用兵不愁財政危機壓力,會不會將燕雲十六州收回來呢?至少將山後這四州,甚至蔚州,與東勝州那六州吞下吧。
不過是人不是神,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變化……
章楶搖了搖頭,繼續南向,一把大雪簌簌而下,天地瞬間茫茫一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具體的戰鬥經過,不是段天水所能知道的,但朝廷發給各地官員的邸報也寫了大約的交戰經過。
這個說唱先生說得太扯了,太神了。
然而又如何,反正段天水聽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