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產生了一大群公知精英,以及崇洋媚外的人。
只要是外國的就是好的,那怕是月亮也是外國的圓,甚至連祖宗文化都譏誚之。
學習先進的知識是應當的,可陷入到這個誤區,不僅關係到民族氣節。而且也是大錯特錯了。
比如中國畫,意境是何其優美,或者缺少寫實。寫實,去攝影吧!
再如插花。西洋插花就是一大堆花拼湊,但中國式的插花,一花一葉往來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
還有這個文字,有一個冷笑話,外國研究生還在繼續背單詞,不背不行哪,但中國人只要記得常見的四五千個漢字,就可以打遍天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漢字不僅方便高效。而且本身就可以稱為一種極具智慧的文字,比如草,金字草就是一個狗尾巴草的圖案,比如枯,看到這個字,便知道草木枯黃了,換成其他文字,有沒有這個效果?
以及其他的一大堆優點。
王巨舉了一些例子後說道:“所以我們要尊重祖先,不過何謂尊重,不是燒香供拜。如果那樣,祖宗在九泉之下會氣得閉不上眼睛的。想要尊重祖先,最好的辦法。就是敢於超越,不擇手段地讓這個國家與這個民族越來越富強,百姓生活越來越安定,那才是對祖宗的尊重。好了,我替諸位說一說三國。”
“不是說漢武帝嗎?”趙頊奇怪地問。
“陛下,諸公不嫌棄來旁聽,臣就要更有選擇性的開講了。”王巨說道。
要說漢武帝,避免不了的,第一要講到開邊。但在王巨心中,當時漢武帝為了開邊。可能是讓百姓吃了很多的苦,但卻是值得的。所以整個民族以漢為號,能以漢為號,不可能與漢高祖、文景二帝相連吧,實際就是漢武帝培養出來的民族自信心。但這一條,放在軟弱的宋朝朝堂上說出來,反而會有爭議。
其次是罷廢百家,獨尊儒學,不是儒學不好,相反的,墨家迂闊,法家苛刻,道家不作為,作為治理國家選擇儒學,也是最好的選擇。
關健是董仲舒等儒生為了誘惑漢武帝尊儒學,刻意著重地講了儒家中的尊卑有序,反而將儒學帶到不好的彼岸。
這一講,必然又會產生一些爭議。
最後就是桑弘羊,並不是司馬遷司馬光哥倆所說的那樣,桑弘羊的理財,在漢武帝時很重要,甚至若沒有桑弘羊的理財,可能漢朝因為漢武帝的窮兵黜武,就會出現一些揭竿而起的起義事件了。
然而王巨說出來,大夥能不爭議嗎?
因此直接躍過了兩漢歷史,開講三國。
三國對於後人來說,都十分熟悉了,三國演義嘛。
確實,三國出了許多英雄人物,而且因為三國僵持不下,無論是曹魏或者劉蜀,對民生極其重視,也出現了一些先進的農具。
但實際除了這一點外,三國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傷害,想一想三國時有多少人口吧,但為了爭霸業,往往一場戰爭就達到了幾十萬兵力,就象著名京劇《定軍山》,多厲害啊,劉備將曹操打敗了,得到了漢中,實際呢,為了這一戰,巴蜀連婦女都強行徵來,押運糧草物資,如果在宋朝出現這局面,恐怕王巨能讓文臣活活撕吃了。所以打到西晉統一天下時,沒有多少人口了。
更悲催的,統一者是司馬炎,純粹沾了老子的便宜,本身卻是一個很沒有能力的人,看看西晉富豪們的鬥富,在這個鬥富的背景後面,則意味著上層人物為富不仁,因此雖然西晉統一了一段時間,百姓卻沒有很好的恢復過來。
隨後傻瓜晉惠帝上位,八王之亂,進一步削弱了漢人的人口,漢人沒有多少百姓了,所以十六國迅速一個個來了。
王巨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麼光明磊落,但對百姓的愛護,卻是無人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