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女主> 第一四九章 東華唱名(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四九章 東華唱名(下) (2 / 3)

讓他猜中了,王巨勸趙頊讀鹹平時的歷史。同樣是一次改革,看到宋真宗與李沆、呂蒙正他們如何發起那次改革的。

其中最有成效的一條便是裁去了近二十萬名官吏衙前差役。

差役的什麼就算了,那是應差。關係是這個衙前與胥吏,他們是沒有拿薪酬,但實際呢,實際是拿了,貪汙,勒索,或者用其他灰色手段斂財,不用多,一人平均一年斂五十貫肯定不算多了,就打算其中能有五萬名衙前與胥吏,那也是兩千多萬貫,在朝廷賬目上看不出,但確實是從老百姓身上變相剝削出來的,少了這兩千多萬貫,會有多少百姓得以養活。

還有大量基層官員呢,例如在雲巖縣的張載,一年國家就要支付四百多貫錢帛,五千名,就是兩百多萬貫。

餘下的差役釋放出來,他們就可以安心地養家餬口。

僅是這條善政,鹹平之治如何不能大治?若不是那幾年遼國不斷地侵犯,旱澇災害連連,它會更輝煌。

這個王巨沒有說,可反覆要趙頊去看這段歷史,趙頊看了,多少也想明白了,鹹平之治不過那幾條,還能看不出來嗎?有的也不適合現在的宋朝了,但有的適合。例如冗官。

趙禎晚年官員胥吏數量已經嚴重氾濫成災了,雖然這中間有許多官員是蔭補上位的,進士數量氾濫成災也是一個原因,趙禎朝進士明經諸科恩科,幾乎每屆能達到近千人,少者也有六七百人。就打算這些人有三十五年從政時間,十三屆科舉也為宋朝帶來近萬名官員。若是裁去一半呢?就是五千人。

於是他找到父親嘀咕。

其實沒有王巨的作用,趙曙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雖然是滾肉刀吧,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因此這屆科舉在歷史上進士數量只有二百十三人。現在因為趙頊的嘀咕,數量變得更少,只有一百九十二人。

少的不僅是進士,明經與諸科名額同樣在變少,只有一百零四人。

羅曾與熊禹方哀聲嘆氣。

只有一百九十二人,幾乎是百裡挑一了,他們那能得中。

但接下來又讓大家喧譁起來。

有的學子在抗議,怎麼這麼少啊,至少來一個二百五六十名吧,不能連兩百人都沒有。但這有什麼辦法,若是存在舞弊現象還能爭一爭,沒有舞弊現在,名額是朝廷給的,那怕只給一百名,他們還能鬧翻天不成?

不足三百人,念起來很快的,官員繼續讀詔:“南省奏合格進士,降敕及著白襴,重戴絲鞭,其進士於興國寺東經藏院,諸科於相國寺東經藏院期集,擇日於閣門賜綠袍謝恩。”

然後那官員便進去了。

大家先是一起傻眼,然後鬨鬧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對啊,按照以往的慣例唱完了名,立即宣諸進士進宮,於大殿皇帝親自接見,然後賜酒,賜笏賜袍,狀元與榜眼探花佩花跨馬遊街。這才表示對新科進士的尊重嘛,怎麼名額少了,這個規矩也改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