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下載> 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 (3 / 4)

大家心領意會就行了,不能下明詔……

但就是這道口詔,還是有兩個原因才同意的。

第一現在密州港只有一百多艘海船,由他們裝,能裝多少百姓走?

確實也如此,最後秋風起,這些海船離開密州港,帶走了兩萬六千餘戶不足八萬百姓離開。船雖大,還要載貨,沒辦法帶更多百姓離開。

即便這樣,還讓一些大臣感到不妥。

實際他們想搞錯了,口詔做了進一步限制,是七等戶以下的百姓,這些百姓即便沒有災害,朝廷又能指望他們做什麼?

不是兩萬六千餘戶,若是這次能帶走二十六萬戶,那麼能帶走兩路一半的赤貧戶,以後各州府都好治理地方了。如果想土地不緊張,兼併降低,那不是二十六萬戶,而是五十萬,七十萬戶,才能解決兩路土地與兼併的危機。

雖然讓一些大臣感到肉痛,然而另一條好訊息到來。秋風到來,先行去潤州港的船隻從倭國高麗那邊返回,速度快得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

只是帶來的糧食並不多。

其實翻一下各個市舶司的記錄也能瞭解原因。

宋朝進口貨物,包括各種香料、珍寶、藥材、棉布、高麗絹、高麗秘色青瓷)、高麗參、倭國刀扇、各式木材板材、硫黃、鑌鐵、皮貨、筋角、玻璃,基本就這些了。

出口的則很多了,陶瓷器、漆器、絲綢、布帛、書籍、各種金銀銅鐵錫以及相關製品、銅錢、玩具、梳、扇、傘、樂器等工藝品、藥材、茶、糖、果脯、酒、米、鹽……反正大多數東西都能銷售出去,只是外國窮啊,買不起,或者沒有足夠的貨物交易。

所以產生了一個局面,銅錢外流。

宋朝富啊,於是宋朝銅錢喧賓奪主,取代了當地銅錢,成了倭國、高麗、交趾以及南海諸國的硬通貨幣,有一些國家包括倭國為了杜止這種局面,不讓宋錢進入,但因為自己國家的銅幣質量不合格,標準不一,最終產生了貨幣混亂,經濟萎縮。於是不得不又放開宋錢湧入。以至有人哀嘆“我國還是捲入了汪洋的宋錢經濟的漩渦中”。實際宋朝巴不得他們自己鑄的錢管用呢。這個貨幣外流,讓宋朝更悲催。

但為什麼有酒米鹽呢?

酒是指高檔的清酒,也往倭國與高麗銷售。

鹽是一些缺鹽地區。雖然宋朝鹽很貴,但利用海船的優勢。還能用鹽換回更多的貨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米便是指高麗與倭國,這兩個國家山多地少人多,糧食很緊張,一旦有了災害,糧價漲起來更快。當然,這便產生了交易。

所以,從這兩個國家帶回的糧食並不多。

而且東南開始出現旱情,於是一起湧入杭州卸下。交給官府去處理。

同時一批糧食也從荊湖路與巴蜀,順長江而下,運到了東南。這個成本有些高,但來得正及時,潤州常州,從秋後同樣出現了很重的旱災。

以至一些知道真相的大臣慨嘆,王巨這小子料事如神。

還有一件事也證明了王巨的料事能力。

落雨了,實際雨落得不多,北方的旱情也沒有完全解除。

不過河堤暴曬之下浸水,終於一處河堤潰崩。但因為雨水不大。河汛也不大。

因此文彥博在奏章裡寫道:“河溢壞民田,多者六十村,戶至萬七千。少者九村,戶至四千六百,願蠲租稅。”

但文彥博誇大了。

這是大名府地界,地勢平坦,那可能九村就有四千六百多戶百姓?有一些大村莊確實有五百戶百姓,可這樣的大村莊在宋朝極少極少的,即便邊境的大寨子,一州超過五百戶的寨子也是一巴掌能數得過來的。況且是九個在一起的村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