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下載> 第779章 土豆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9章 土豆宴 (3 / 4)

它使用的範圍就太廣大了,不但北方城坊戶,南方城坊戶也普遍地使用石炭做飯。

這是無煙煤的。至於煙煤使用同樣廣泛,各種冶煉,就連一些陶瓷器作坊,也開始使用了石炭。不提這個工業用煤吧,就是這個民用用煤,宋朝那麼多人口,一年得消耗多少石炭?

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也能看出來,現在的石炭產地主要還是在北方,特別使用了火藥後。隨著開採技術提高,一石出坑價格已經下降到不足二百五十文。如果運輸條件落後,則一石只有兩百文。當然,到了百姓手中還維持在三百五十文左右。然而南方卻不止了,象是泉州與廣州入港價就接近了三百五十文。

實際這個價格真有些坑人,但沒辦法,這時代只要沾到笨重二字,一個運輸成本就是驚人的數字。

正是因為它的價格比較高,彼岸每年也運許多石炭過來,主要就是廣州,次之泉州,原先一年只有幾十萬石,現在每年專門運輸石炭的船隻達到了六十艘以上,重量達到了近一百五十萬石。

因此王巨這個估計,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然而有了這個資料,就有了下面的問題。王巨繼續說道:“陛下,臣以最少的數量計算,如果這些石炭全部由私人經營,朝廷只負責二分抽解,朝廷會得到多少收益?再加上商稅呢?”

有可能後人對宋朝的礦稅不清楚,宋朝坊礦分為國營與私營兩種,國營的就不計算了,私營的則要交納課解,原來因為課解混亂,往往能課五分以上。

王巨提議了坊場河渡制,王安石進一步地改良。最後將私人的課解確定為二八分制,也就是出產十石石炭,朝廷課解二石,餘下八分歸私營礦主所得。彼岸的坑礦制度也是如此,課解後,才根據課解後數量徵收商稅。但坊場河渡制時,在王巨提議下,朝廷將一些經營不善導致虧損或利潤不高的坑礦同樣承包出去,並且坑礦的承包年數時間最長。

這個虧損不一定是人為的,人為的是經營不善,或者官吏貪墨,非人為的則是礦脈已經枯竭,挖不到礦了,那來的盈利?

然而石炭不同,它不是混亂在岩石裡的金屬礦藏,以現在的技術甄別十分困難。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只要不出現重大事故,經營石炭不會存在技術性虧損。

所以現在有許多官辦的炭坑,當然,直接插手經營了,它的利潤肯定比這個二分抽解要多得多。

因此王巨用了這個比喻,就按少的算,沒有官辦的炭坊,全部是私人辦的,只有二分抽解,六千萬石石炭價值一千五百萬貫,二分課解所得就會是三百萬貫。

再就是商稅,一州之內是百分之五商稅,一路之內是百分之七商稅,全國之內是百分之九商稅,打算百分之七,一百萬貫。

也就是朝廷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也不需要苛薄任何匠戶,只要認真的執行商稅,再派幾名官吏檢視各坑礦的產量,就能純得四百萬貫錢。這是按六千萬石計算的。如果按一億石計算,則達到六百多萬貫。

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

大家一起沉默。

趙頊問:“是指商稅。”

“不僅是商稅。各坑礦管理與經營也出現嚴重問題了,但商稅確實到了必須相齊的時候!”

“來了。”大家心中想到。

王巨又說道:“陛下,臣再說這個石炭,雖然看上去,朝廷每年直接或間接獲利兩百萬貫了。但實際呢,陛下,容臣帶一個人進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著,他在邊上侍衛耳邊說了幾句。

侍衛出去,好一會兒帶進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

大家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可出自王巨手中,也不奇怪。

老乞丐嚇壞了,直哆嗦,王巨道:“孫翁翁,官家愛民如子,諸公同樣愛民如子,你不用害怕。對官家說一說,你原來是做什麼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