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下載> 第786章 動手了(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86章 動手了(下) (4 / 5)

“王卿,你回來就提到此事,說說如何解決?”

“首先一條,既然訓練,就認真的訓練,朝廷替其置辦制式武器。”

“那會花費許多錢帛的。”

“不一定在成套武器,比如刀與弓,平時放於各縣縣庫,畢竟它們是制式武器,非是民間武器,不易在民間流通,但到冬訓之時,讓教頭從縣庫裡拿出來,給保丁與義勇輪流訓練。”

冷兵器也在進化當中,古代的戈在宋朝幾乎消失了,罕有使用。唐朝的槊,用的人也少了。另外就是劍,西夏人沿用了吐蕃的直劍發展成夏國劍,仍是主要武器。不過宋朝多將劍當成了裝飾品。

現在宋朝主要的武器就是弓弩與各種戰刀,次之就是長槍盾牌,再次之就是各種投擲的矛、斧、撾。還有結合撾與槍發展出來的鉤鐮槍,餘下的錘或者遼國的骨朵、鐧、鞭、索等武器同樣罕見之。

原來宋軍配置比較單一。弓就是弓,刀就是刀,槍就是槍。

但王巨陸續做了改進,弓弩手同樣腰間會佩著一把刀,訓練時也會訓練刀,否則敵人衝到面前,難道繼續放箭?或者刀斧手,同時手中裝備著一個小藤盾。一手殺敵,一手防禦。

現在漸漸於全軍推廣。

因此想裝備齊,那是會花不少錢帛。現在王巨採取了一個折中辦法,不需要成套,只要訓練時保證每人手中都有一件制式武器就行了。

如果財政允許,再裝備一些鎧甲,讓這些義勇與保丁輪流穿上鎧甲訓練,但這個就有針對性了,只有那些武藝高超的義勇保丁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那麼一旦充入到禁軍當中,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很快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但這樣一來,也能節約不少錢帛。

“這樣啊……”趙頊喃喃道。要知道如今宋朝有多少保丁與義勇啦,但花錢的還在後面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以前官府或教頭勒令保丁與義勇強行裝備的武器。一律不能再使用了,如果朝廷沒有補貼,現在一人補貼兩貫錢,同時,凡是義勇與保丁者,其戶免半賦稅。這樣,百姓不但不會感到怨苦,反而會踴躍參加。道理與介甫公的免役法一樣,三等以上戶不易赴差。那麼就出錢免差吧,現在這一舉措。因為會有許多窮苦的百姓自動參加,冬閒有話計者。朝廷則就不用再強拉丁了,再責令各教頭不得勒索義勇與保丁,否則朝廷嚴懲不怠,特別是軍法,不得超過五十笞。那麼百姓還能怨苦之?”

等於真正變成了民兵。

還有弊病,不過弊病就小得多了。

“五十笞?”

“陛下,為何教頭能勒索成功?就是軍法之故,有些保丁義勇懶散,執行軍法也不能說不妥,但不做限制,就存在許多弊端,如動不動執行軍杖,甚至不是杖,而是沉重的軍棍,在這樣的軍法之下,教頭若勒索,誰敢不從?”

“難怪……”

“陛下,也不能說介甫公變法什麼都不好,最少將國家最困難的財政問題解決了。當時介甫公實施保甲法,一是為了進一步裁減禁兵,節約兵費開支,二是為了防盜。但現在財政越來越寬裕,到了重新調控之時。”

“那麼保馬法呢。”王巨一回來,就說要矯正保甲法與保馬法,所以趙頊又問道。

“陛下,實際所謂的保馬法,能提供大量戰馬,根本不可能。戰馬是戰馬,馱馬是馱馬,讓百姓飼養,平時不讓它們奔跑,而是負重做活,上戰場能發揮作用麼?而且使用戰馬也有學問的,比如一匹馬,最好不要讓它一口氣馳三十里路以上,每天不要超過兩百里,否則就會傷害到戰馬。但平時飼養時,還不能讓它們不馳,每天要小馳或快馳十幾裡,那麼到了戰場上,才能讓戰馬能保持一定的速度。這只是跑,還有平時的飼料,以及馬棚的管理,戰馬的清洗與照料等等,都有一定的講究。”

趙頊整聽傻了:“卿以前為何不說?”

“臣是文臣,不是馬官,這些學問,也是彼岸大規模飼養馬匹後,漸漸摸索出來的。”

“唐朝府兵似乎也養馬吧?”

“唐初府兵是自備馬匹,開始時地廣人稀,而且多次大破胡虜,得到大量良馬。然僅過了幾十年,馬呢,唐朝只好給錢讓府兵自己買馬。可能府兵自己有馬,但就是有馬,那個馬多半也不能上戰場了。陛下,如若不信,現在河北有許多保馬戶,被朝廷強行勒令買馬,看他們現在養的馬能不能上戰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