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
“東面有一條大山。”
“子午山?”
“就是子午山,你得見一群兇人……”
…………
“娘子,那李家真囂張,官府來問一問倒也算了,李家憑什麼苛責我們?”一個婢女憤憤不平地說。
她身邊的美麗少女卻是唉聲嘆氣。
當初張偕進慶州城裝大款,一來城中便將她包了下來。
這個有原因的,第一個她姿色出眾,想要得到她的青睞,那得堆很多的錢才可以,那麼向外部也表明張偕是一個很有錢的主。
第二她歲數小,歲數小代表著城府不深,不易察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然後張偕帶著她在慶州城中花天酒地,直到李家大郎入彀,張偕將李家父子引到那個莊子後,這層關係才中斷了。
孫長卿擔任知州時,查張偕他們身份,避免不了要將她提到公堂詢問。
孫長卿走了,孫沔與章楶來了,作為最重要的人證,又將她提到公堂審問。問張偕長相,問張偕平時與她說過什麼。
這是必要的程式,讓包拯來審這件案子,他也會這麼做。
讓她悲催的不是官府,而是李家,李家父子死了,他家裡面還有其他人,財產更沒有敗。
章楶繼續審案,又將胡謙弟弟案子審出來,那幾個僕人沒有胡謙他們團結,一打一問,幾天後便問出作案經過,一人判了秋後問斬,餘下從犯判了黠字流配,並且是流配到京兆府的牢城。又將那個邸店重新判給了胡家。
這多少給了王巨面子。
畢竟胡家與李家不可同日而語,胡家死了人,雖不是邊荒地區,也是邊境的州,死了也就死了。但李趙兩家不同,他們涉及到豪強的安全感。
這下子李家的人不樂意了,俺家案子未結,反而幾個僕人判刑了,還將邸店還給了胡家。因此便將怒氣發在這個小ji茵兒上,時常帶人找她的麻煩。
一主一婢走在街上,愁腸百結。
以前在館子裡,因為茵兒姿色好,是館中的搖錢樹,龜奴們笑臉拍馬相迎,老鴇們視為掌上明珠,現在李家人搗亂,又沾上兇案的晦氣,沒有人再來找她了。於是在館中待遇每況愈下。
兩人不開心在在街上走著。
這時一個算卦先生拿著小幡走過來,正要錯過時,那先生突然說道:“小娘子,請留步。”
茵兒帶著她的小婢站下。
那先生又說道:“小娘子臉帶黑氣,可是大凶之相。”
茵兒一哆嗦,青著臉問:“我何來大凶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