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四二七章 擔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二七章 擔心 (2 / 3)

也就是說,李元昊一死,就算西夏用這個以多打少的戰術,都未必能勝利。

其實李元昊生生從宋遼兩個大國夾縫裡,立下一個國家,很了不起了,但宋朝大多數士大夫多數怯戰,王巨不能說。

“此言中的也,”趙頊長吁了一口氣。

朝堂上計程車大夫都想和平。這絕不是趙頊想要的結果。

可沒有人能清楚說出原因,所以趙頊也說明不了大夥。

現在王巨簡單地幾句話,便剖解了許多真相。實際也等於是替趙頊向大家解釋。

“王卿,西夏為何不換?”趙頊又問道。

“還是這個道理。無論西夏或遼國與我朝議和,皆是先前戰爭失利,或者拖入僵持階段。比如慶曆戰爭,西夏乃是蓄謀已久發起的戰爭,我朝則匆匆忙忙應戰。所以幾年戰爭下來,國庫空敝,民不聊生。但西夏那邊呢,更慘。百姓吃土,吃樹皮,挖鼠捕雀充飢!然而自澶淵之盟後,我朝政策漸漸變得內斂,對開疆拓土不產生興趣,對戰爭反感。故此士大夫和多主戰的少。西夏若主動象李德明那樣依附我朝,我朝必求之不得!若西夏屢屢發起侵犯,因為戰和爭執,我朝不能上下一心作戰,那麼西夏就說不定得逞。以小對大,從我朝身上撕下來一塊塊肉,將自己漸漸壯大。”

“非是我朝士大夫不聰明。我朝許多士大夫的聰明才智遠勝了西夏的精英,但正是因為這種求和心理,並且三國當中,西夏對情報最為重視,我朝士大夫對西夏那邊具體的情況未必很瞭解,西夏那邊說不定連我朝皇宮宮闈中的情況都瞭解得一清二楚。因此西夏才有了這個計劃,不是不換,而是一開始就不打算交換!”

“嵬名山投奔我朝那一年,我朝正是困難的時候。就連河北災民,朝廷都無法賑濟。由他們自生自滅。西夏那邊同樣困難,而且比我朝還要困難。大順城慘敗,李諒祚受傷病死,小國主即位,國內又受到了特大的旱災。故西夏無力出兵綏州,只派了數萬兵馬來救援,但被種諤擊敗了。拖到今年,西夏漸漸喘過這口氣,也開始打收回綏州主意了。他們如何收回綏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強行收回,但把握未必很大。我朝官兵非是慶曆初的官兵,況且邊區又置了那麼多戰鬥力強大的保捷、蕃落與弓箭手。第二種方法就是巧收。”

“巧收!他們想利用我朝大多數士大夫想求和的心態,提出這種看似可行的方法,果然,我朝同意。如非郭逵與趙禼機靈,依朝廷詔書,將綏州所有砦堡焚燬,嵬名山一萬餘帳遷於延州境內,那時我朝發現上當,已來不及了。綏州境內不是沒有砦堡,有許多砦堡,但這些砦堡多在原來宋夏邊境上,綏州與延州之間。西夏大軍隨著跟進,略加修葺,我朝就徹底丟掉綏州了。並且致命的是,嵬名山一萬餘帳百姓都無法安頓,那時在萬般失望之下,西夏再派奸細挑唆一下,這一萬餘帳蕃羌將會成為延州一個超級火藥包,將它點燃了,後果不堪設想!”

也就是西夏從開始就不想換,也根本未認真想過交換,想的是將宋朝君臣會犯傻,然後好大便宜!王巨不想得罪太多人,說得很委婉。

然而他們做夢沒有想到的是,郭逵沒有上當,趙禼沒有上當。

王巨一口氣說完,垂首拱立。

文彥博肅聲道:“王巨,依你之意,當戰?”

“文公,下官非是想戰,那天在待漏院與範純仁辨得很清楚,如今國家經濟困窘,至少今明兩年不當開起戰事。可我們不想開起戰事,不意味著不備戰。如趙公奏摺裡所寫的那樣,不還綏州必戰。還了綏州,還會必戰,西夏必趁嵬名山一萬餘帳無處存身混亂之時,趁機出兵,攻打青澗城等處,一雪大順城之恥。能佔則佔,不能佔則挫我軍士氣鋒銳,一雪大順城之恥,我朝又敗,求和怕戰計程車大夫會更多。那麼以後是戰是和對西夏都有利了。所以我的想法是不想立即開起戰事,但不可不備戰!”

“如今何策?”趙頊問。

“鞭長莫及,郭公既然很早就向朝廷提出此正商於地六百里,應當有所防備吧。但不管防不防備,朝廷備戰吧。”王巨道。

必須要打了,然而王巨換了一個說法,不是我想打,而是西夏逼得要打了。

王巨說完後,又掃視了大傢伙一眼。

有的大佬還是很認同的,不過王巨視線掃到司馬光時,看到司馬光眼中出現濃濃的厭惡神情。

請相信,司馬光絕對不是漢奸。

權謀術錯了嗎,試問沒有權術,那個大臣能上位,但那一個大臣不想上位?

打壓政敵錯了嗎,在官場上混,難道想學東郭先生與那個養蛇的農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少在司馬光心中,他是一直認為俺是為了大宋好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