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蘋果,明天就一定要吃蘋果嗎?這就是眼下保守黨的病。
比如李德明對付六穀部,李德明似乎向宋朝示忠,然而六穀部對中原的友好,那是經過了一百多年時間的證明。並且扶小壓大難道不對嗎?即便不能直接出兵,可以間接的支援一些錢帛與武器吧。那樣,六穀部還能被西夏殲滅?得不到六穀部,西夏的甘肅地區必失,丟失了河西走廊,西夏拿什麼與宋朝鬥?
這叫扶。
還有壓,童貫海上之盟也不能說錯的,它屬於遠交近攻,可當女真人表現出那麼強大戰鬥力時,宋朝還不警覺,豈不是找死的節奏?後來聯合元蒙,更是傻逼行為。
似乎好難哦,這真叫難嗎,看看春秋戰國是如何縱橫捭闔的!
或者有人說,宋朝滅了,契丹人呢,蒙古人呢。明朝滅了,女真人呢?不錯,有的種族消失了,有的種族融合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莫要忘記這個龐大的種族的人種,論勤奮,可以說在這個藍色星球上能絕對排進前五位,論智慧,同樣能排進前五位。而且他們的數量是如此的龐大,最低也佔到了全球五六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帶著這群百姓,在政權穩定的情況下,還不能站在強國之林,吃翔去吧!
實際趙構也不能完全是昏君,正是因為如此,他與秦檜都要吃翔。至於明朝的東林黨與閹黨,更要去吃翔!
後人有人反對王韶河湟開邊,實際河湟開邊沒有錯。錯的是木徵等人親近西夏,不開邊熙河,熙河早晚就被西夏得手,那個後果更嚴重。但為什麼木徵等人親附西夏。禹藏花麻這樣的大酋豪直接投降了西夏,與百姓無關,實際秦州緣邊地區的蕃人對宋朝最嚮往。否則都不會向漢人“借種”了。這個原因正是老角對宋朝面和心不和所帶來的影響。
然而在老角這種心態的背後,則是宋朝外交的笨拙最好證明。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金大,胡志明,他們後來得勢時有些動向很不對頭,若是從開始時天朝稍稍壓一壓,會不會產生後面的變化?
眼下就是這個笨拙的外交體系的縮影。
既然知道董氈這次是否出兵,極其重要,為何不商謀一些對策。卻只是被動地等著董氈出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董氈是人,不是天!或者說慶州是否能失守,還不及內鬥重要?
內鬥……很重要!
文彥博不悅地說:“禹玉,這豈能兒戲?”
王珪笑笑不語。
人家安慰老婆說的話,何必上綱上線?
不過他們倆矛盾不是很嚴重,嚴格說王珪也算是利益既得者。可能王巨並不知道的一件事,在王珪後代中有兩個很有名氣的女子。他的長女嫁給士子李格非,兩人所生的女兒便是李清照。李清照不錯。大才女。不過王珪還有一個名氣更大的孫女。王珪有五子,次子叫王仲山。王仲山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李清照的小表妹。這個小表妹嫁了一個更有名的丈夫,他叫秦檜……
秦檜與王珪的心態無關,但有一件事能證明王珪的心態,那就是王珪這個有名的孫女出嫁給秦檜時,王仲山拿出二十萬貫的嫁妝陪嫁。由此可見,王家的財產。
因此指望王珪贊成變法那是不可能的,但讓他冒著得罪趙頊去反對變法,他也不願意,因此一直和著爛泥巴。不過王珪對王巨一直很不錯。儘管這個用心也不是很純良。
趙頊又開始揉腦袋了,如今他不是幾年前的他。兩人話中有話,豈能聽不出來?
但我將你們喊來是議事的。不是讓你們鬥心眼的。
又沒辦法商議下去了,趙頊只好說道:“大家散吧。”
大家散去,趙頊卻在殿中走來走去,王珪是好心,可讓趙頊擔心了,萬一真象王珪所說的那樣,王巨僅是為了安慰妻子說的“兒戲話”,那怎麼辦?
這便是這時代的悲催之處,儘管宋朝道路情況比唐朝更好,並且宋朝的快腳遞也創造了古代史上通訊速度的記錄,但終是隔著那麼遠。若是有一個手機就好了,他就能從王韶口中立即得到湟州開始集結軍隊,即將出兵河西的訊息。或者又迅速得到大順城大捷的佳報。
不過王巨聽到大順城大捷訊息後,表情卻十分平靜。
今天會爆發三場大型戰役,中小型的不算,包括各堡砦的攻防戰,以及喬川道上即將上演的一場狙擊戰。
在這三場戰役中,自己這一場戰役重要性是排在最後面的。大順城之戰把握性是最大的,區別只是最後會取得多大戰果。然而變數最大的是即將到來的萌門三岔戰役。
打得好將是一場神奇之旅,打得不好,那可能就是這次慶州戰役中最大的畫蛇添足。並且這種賭博式的打法,王巨也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