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455章 存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5章 存在 (3 / 3)

高滔滔低沉著說了一句:“這個誰能阻止?”

頂多是兩個親家不能同時執掌兩府或者御史臺,但能下詔讓大臣們相互不聯親嗎?

“是啊。並且存在即為合理。”

“存在即為合理?”趙頊奇怪道。

“波斯歸唐時,唐朝在烏滸河南側波斯境內建了月氏、修鮮、昆墟、寫鳳、條支、波斯六大都督府,然而沒有派官員去管理。派兵士守衛,隨後坐視大食將波斯侵吞,為何?”

“太遠了。”趙頊道。

確實太遠了,最遠的達到了後世伊朗境內了,離阿拉伯灣也僅是咫尺之遙。

“是太遠了,無法管理。所以上古之時。是諸候制度,那時遠比現在更落後。即便堯舜禹湯,也沒有能力直接控制全國。”

“這……”趙頊很是狐疑。

“陛下。那時有江東犁麼?那時有占城稻麼?甚至小麥都是從外番引進過來的。請相信,時代是在進步,越往後越發達。但到了戰國時,技術進步,生產力提高,交流增加,已經有了大一統的趨勢。這才是秦統六國的根本。只不過秦朝不顧六國百姓的怨恨,施以暴政,故秦亡。如果秦朝施以仁政,說不定真的有秦四世、秦五世、秦十世、秦二世。畢竟大一統,不會產生春秋戰國所帶來的戰亂不休。因此漢高祖取締了諸候,只是立劉姓子孫為王,即便這樣,漢景帝時又產生了七王之亂。”

“但如果沒有漢高祖的制度,那來的漢文帝故事,取締了同姓王,隨後又產生了王莽。”趙頊道。

“陛下,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有利必有弊。不錯,連同姓王也取締了,才能讓王莽纂國。然而陛下可記得西晉的故事,諸王手中有權有兵,隨後八王之亂便產生了。若無八王之亂,又何來五胡亂華?隨後南北朝也因此導致了多少動亂,甚至國破家亡?陛下請切記,太陽只有一個,若是有兩個,國必亂!”

趙頊無言以對。

“微臣再說東漢,沒有了異姓王與同姓王,大權為人君一人所控,可陛下,試問那一個人君能做到不依靠大臣,一人治天下?”

趙頊搖搖頭。

“因此只能靠大臣,文臣武將,或者外戚,或者宦官。但東漢時沒有科舉,只有舉良方正等科提撥了少量民間人才,餘下的官員選撥多是恩蔭。恩蔭就是世襲,世襲導致權利財富向權貴集中,於是產生兼併。門閥兼併、外戚專權、宦官干政,直接導致了東漢衰敗滅亡。但門閥的崛起並沒有立即得到糾正,在南北朝時反而加重了,即便鮮卑北魏也不得不向漢人門閥屈服,宋高祖劉裕)也不得不向門閥低頭。生在一品世家,那怕是一個呆子,也是一流人才。生在九品寒門,那怕宋高祖這樣的人物,也被上流人物不恥。但當真龍生龍,鳳生鳳,若此,何來的晉惠帝,杜甫與李白的子孫又出過幾個詩人?”

“於是隋唐推出了科舉,不過隋唐科舉不完善,又是開卷制度,並沒有對這種世襲產生重大的衝擊,門閥又繼續存在。陛下,唐朝滅亡當真完全是安史之亂的錯?錯也,乃是黃巢謀反。黃巢為什麼謀反,乃是門閥權貴兼併,普通百姓民不聊生。正如唐太宗所說的,民能載舟,亦能覆舟。唐朝得勢於隋末百姓謀反,也滅亡於百姓謀反。”

這才是科舉的意義,拉攏一大批寒門子弟,對這種世襲進行衝擊。

王巨就不能說出口了,那會引起很大爭議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到我朝,太祖太宗時依然是恩蔭,畢竟那時立國不穩,對於立功大臣需要獎勵拉攏,國家才能走向安定。然而越來越重視科舉,將開卷制變成了彌卷制。相信李太白若是出生在我朝,必然能高中進士了。”

“這還不夠,畢竟相對於大臣子弟,寒門子弟求學條件太差了。就象微臣,如果不僥倖拜於恩師門下,如何能得中?因此太宗多次詔書,取締權貴子弟科舉的名額,用之提撥寒門。但現在呢?”

“其實很簡單,現在武將末落了,宦官宗室外戚迴避了,陛下你指望誰來治理國家?只能藉助文臣。因此真正的祖宗家法經過士大夫的嘴中吐出,早已面目全非,那個人還敢再提出權貴子弟科舉迴避這道祖宗家法?所以世襲越來越嚴重,相互聯親的也越來越多。這就是微臣所說的存在即為合理。”

權利向士大夫傾斜,那麼政策還能不向士大夫傾斜嗎?

“微臣沒有那麼清高地刻意回絕與權貴聯親,但也不會為了富貴而刻意與權貴聯親。如果二妹喜歡,對方人品又不差,即便是高川又有何妨?”

王巨不僅講了其原因,還講了許多道理。

可能這次對話讓高滔滔與趙頊母子喜歡,也可能大家都擔心李復圭的才能,然後王巨便接到一份他意想不到的授命,讓他替代李復圭擔任新的慶州知州。(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