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601章 保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01章 保馬 (2 / 3)

最後就是由百姓來養,百姓會不會用馬來耕地,用馬來拉貨物?那麼戰馬負重久了,還能不能跑得快?

這個問題王夫之也提到過。

他說熙豐新法,害之已烈者,青苗、方田、均輸、手實、市易,皆未久而漸罷;哲、徽之季,奸臣進紹述之說,亦弗能強天下以必行;至於後世,人知其為虐,無復有言之者矣。其元佑廢之不能廢,迄至於今,有名實相仍行之不革者,經義也,保甲也;有名異而實同者,免役也,保馬也;數者之中,保馬之害為最烈。

這話說得太重了。

不過因為保馬法延續到了明朝,所以也將明朝百姓坑苦了,它看上去是很美,百姓也巴望著因為養馬而免徵賦稅,於是紛紛養馬。可後來因為經營問題,種馬死亡,牧地轉用,養馬之人又沒有免掉服役,最後貧餓流亡,都是保馬法害的。

養馬,不是牧地不夠好,不是人不能養,不會養。是因為在遇到旱災時,沒有糧草,遇到惡劣氣候時,而死於疾病!

只有官辦的牧苑,讓馬可以群居,遊玩和嬉戲!官家有專門的牧馬人,可以治療疾病,官家有專門的牧草資材,可以在旱年也可以有飼料吃;和私自養馬相比,一來一回,產量,品質都相差幾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自從周朝到唐朝,都是用這個制度。漢,唐可以用來保衛邊疆的車騎之多,而不用擔憂他的匱乏,何苦要引誘普通民眾而陷他們與困境呢?執行這個政策的人,不以為這個為王安石的政策,也不這個是禍國殃民的政策,一個個爭相執行,延及的災禍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所以說保馬之法最壞!

當然,他說得太激烈了,

但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只有官府辦的牧監才能養戰馬,為什麼呢,因為面積大。所以馬才能群居,才能遊玩嬉戲。也就是有足夠的場地讓它們奔跑,然而到了老百姓手中,沒有足夠的場地讓它們跑,又讓它們負重,即便養不死馬,這個馬上了戰場,又會有什麼表現?

然而這個問題很多。

漢唐能養好馬,是因為他們的都城都在長安一帶。關中本身就有著牧場,即便是南北河套,河西,離長安也不算太遠。

但宋朝的都城在開封,明朝的都城在北京,無論往哪裡放養,離都城都太遠了,那麼強大的騎兵不拱衛著都城,統治者如何放心?因此這一道坎兒就繞不過去。

所以包括王巨那個馬策,也不是治本之道。

只能說按照他所說的。將牧監承包給百姓飼養後,戰馬還是戰馬。

王巨想了想後,說了一句:“關健還是斂財。如果青苗法沒有兩分利。又不強行攤派。如果免役法沒有寬剩錢。如果保馬法真正給了百姓的買馬錢,並且制訂更詳細的死馬賠償條例,就算百姓養的馬上戰場發揮的作用不大,但確實會讓一部分人會騎馬,同時這些馬能耕地,能拉貨……”

不要說馬了,就是長壽的烏龜也要死的。

如果不問什麼原因而死,就讓百姓賠償官府的錢,那又會生出許多事端。

其實至此王巨的計劃也清楚了。

不就是錢嗎。如果王巨有方法,替國家帶來更多的收入。將這些變法的弊病之處去掉,那麼無疑這場變法就得到了保持與延續。宋朝也會更健康地向前發展。

但那樣,王巨就必須成為某一派的領袖,否則在這時候什麼事兒也做不了。

王巨就呆在了橫渠,專門教數學,並且從當地招收了五十名弟子,這些弟子王巨會發放衣食信行費用,並且給予一些薪酬。但他們要一直呆在王巨身邊,專門學數學,並且協助王巨做試驗,或者計算,就象三角函式等,必須得用粗笨的方法反覆測量,再一個個地計算。當然,有了這些資料,以及一些原始的試驗資料,王巨的那本數學書就可以繼續編著下去了。

然而京城此時整亂掉了。

候元禮回到京城,將經過說了說。

趙頊先是不悅。

這也是必然的,自古以來,士農工商,有幾個人不想當官,只有在君王特別昏庸時,才會有大臣退隱山林。

許多人也紛紛上書,說王巨不僅居功自傲,而且桀驁不馴,目無君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