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626章 不是不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26章 不是不想 (2 / 4)

“然而當時臣也想自己的出路,朝堂上臣是不想呆了,況且諸位士大夫也不會讓我回朝堂。因此臣就暗中思考一處所在,既能對朝廷略有所貢獻,也不會讓人注意,便想到了泉州。”

得有一個說法,不然太妖異了。

“不過想到了泉州,忽然無心就想到了交趾。南方始安,百姓越來越富裕。可交趾那邊征戰不休,缺少人口,缺少財富。並且南方我朝兵力空虛,交趾會不會產生覬覦之心呢?臣又想到一件事,儂智高叛亂時,李佛瑪主動向宋朝表示派兩萬兵馬助宋,因此乘勢以邀利。僥倖狄青堅決反對,交趾沒有得逞。然後儂智高向交趾求援,李佛瑪立即派兵相救。可能李朝兵剛至,儂智高已兵敗,李佛瑪立即撤軍回去。說明從那時起,交趾就對我朝有一些想法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非是與沈劉二人有關?”

“與他們有何關係,主要原因是三,一是契丹派人勒索我朝,我朝重心於遼國,二是大災,三就是蘇緘自廢武功,由是交趾果斷出軍。”

“蘇緘,蘇緘……”

“也不是蘇緘一個人,至少他能慷慨就義,例如當年的郭勸,山遇惟亮來投,郭勸反過來將他一家送給李元昊射殺。然而這如同民間諺語所說的那樣,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越是怕生事,就越會有事情發生。越是想求和,和平反而漸行漸遠。如果僅靠仁義便會和平德化。那麼國家何必需要律法?這是中國的百姓,況且是化外之輩,與他們講仁義。未必管用哪。”

“那時你就猜料出來……”

“也不是,臣那有那種遠見。也只是想到了,順便與章質夫聊了一聊。”

“為何你不早點提醒?”

“陛下,那真冤枉臣了。就象臣前年進京述職時就說過,不能輕視交趾,以臣的想法,朝廷應當有備,哪裡想到蘇緘……”王巨說道,這也是事實。在他想法中,交趾會入侵,畢竟機會難得,大旱災,王安石繼續斂財,導致百姓更加困弊,加上契丹逼迫宋朝,交趾如何能放過這次良機呢。不過邊境有備了,損失應當不會很大。但天知道蘇緘居然反著做。

“蘇緘露布上討伐三人,其中就有臣的姓名。臣如何不避嫌?直到聽聞朝廷出兵,臣才派人打探,訊息確實後。思付不妥,然後才有了這道上書。這也是無奈,實際上若不是情況特殊,臣真的不想碰兵事。敗了馬上處罰,勝了,嫉恨的人多,早晚還會貶罰……不過臣希望臣的預料是錯的,郭公此行一舉滅掉交趾,那是最好不過。”

“如果萬一滅不掉呢?”

“那麼陛下就許臣主持兩廣事宜。並且有便宜行事的權利。而且交趾情況特殊,就象當年李繼遷在大沙漠裡一樣。甚至比大沙漠更復雜。非是用兵多少問題,用得好。僅是兩廣一路的土兵就足夠了。用得不好,即便象郭公這樣帶著幾十萬軍民南下,也無法全功而返。所以得給臣三年以上的時間,學習潘美那樣,等臣將交趾情況摸清楚了,於當地訓練出一支強悍的土兵,而且他們對瘧疾的免疫力比較強。”

趙頊又想了想潘美平南漢的故事,潘美確實沒有動用多少官兵,部下多是他在荊湖南路訓練的土兵,而且那次用兵花費很少,這樣相比,王巨說法也是可行的,於是問:“兵力不重要?”

“不是兵力不重要,得看什麼地方的兵,如是兩廣訓練有素的大軍,那是越多越好。”

“免疫力?”

“正是,說白了就是各人的抵抗力,就象北方人耐寒,南方人耐熱。臣初到南方去,每年到夏天來臨,酷熱不知避處,不過幾年呆了下來,現在也漸漸習以常了。這就是免疫力。”

該表功時還得要表的,趙頊眼光也柔和下去。

“需要三年時間嗎?”

“可能比這時間更短,也可能更長,畢竟那是一個國家。不過還是最好能聽到郭公的佳報。”

其實這時候交趾還比較好對付的,只是郭逵嘛,就那麼一回事,連一個出兵時間都把握不住,還能說什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