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845章 撲朔迷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5章 撲朔迷離 (2 / 3)

就是遼國出兵支援西夏,也要等宋朝正式發兵後才會出兵,不可能在這個冰天雪地裡將兵力調到雲朔來,況且還有女真人拖著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至於其他有作的訊息,斥候也沒有打聽到。

但不是章楶無能,宋朝情報最厲害的時候乃是在趙匡胤之時,遼國還沒有發兵河北呢,宋朝就聽到了訊息,遼軍未到邊境,田欽祚已帶領著數千騎兵來到了前線,因此在宋太祖之時,宋朝多次擊敗了遼軍。

到了趙匡義之時,對武將限制越來越嚴格,不僅權利限制,連錢帛也進行著限制,好了,情報系統迅速敗壞了。

雖然到了王巨時,重新重視情報,但主要針對的物件還是西夏,章楶調到河東,同樣重視情報,但因為時間短,很難打聽到真正有用的訊息。

王巨想了想說:“繼續監注,如果遼國出兵,就與他們做過一場。”

怕這個怕那個能成嗎?越怕越軟!

…………

“蔡公,你可聽聞京城有人散發謠傳,說什麼一土蓋天,司馬無日?”下朝後,侍御史蹇序辰攔在蔡確前面問。

範純仁蹙了蹙眉頭,王巨讓趙頊不要追究,也讓蔡確不要追究,其他人則沒有說了,現在範純仁心中正沒底,省怕鬧事鬧大著呢。

而且這個蹇序辰是王安石的學生,不僅是學生,而且與王安石的另外幾個學生,如王雱、呂惠卿、蔡卞、常秩、陸佃、蹇序辰、鄧洵武、王令、龔原、許允成等,是新學推廣的幾個得力干將。

不但他自己,包括他的父親蹇周輔都是最激進的新黨。

現在蹇序辰又成了言臣,確實這個一土蓋天又是一個天大的把柄,範純仁頭痛了。

他擔心地看著蔡確,蔡確神情卻很平靜,反問道:“聽說又如何,不聽說又如何?”

“朝廷為何召呂晦叔與呂微仲進京?”

這也是蔡確的提議,因為宰府人事略有變動,於是他上書趙頊,建議遷呂公著為門下侍郎,呂大防為吏部尚書。

趙頊都不解了,呂大防還好說一點,雖是舊黨,但因為張載,與王巨關係不惡,然而呂公著呢,於是將蔡確召到宮中詢問。

蔡確就說了他的理由。

如今宋朝朝野內外大臣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看到遼國不斷地派使來壓,而宋朝現在又得到了西北許多疆域,完全可以用癿六嶺、黃河、屈吳山、天都山、橫山與銀州外古長城為界,西夏不足以害,故朝廷可以罷兵了。而且現在罷兵,國家沒有什麼經濟負擔,百姓也沒有因之勞苦,同時也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

在這四類人中,持這種觀點大臣所佔的比例最少,不過依然還有不少人的,因此它也是一種主流觀點。

至於那些為了打壓政敵,連國家的利益也要出賣的大臣有,但極少極少,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種觀點,則是模稜兩可,他們確實也無法判斷是繼續殲滅西夏,還是就此作罷。

第三種觀點,宋朝現在是最強盛之時,而西夏卻是最虛弱的時候,如果這樣仍放過了西夏,以後罕有這樣良機,並且也嚴重削弱了三軍將士的積極性。宋太宗也說過,江山在德不在險,當年李繼遷僅能在沙漠裡流竄,誰能想到以後党項人成了宋朝大敵。況且現在西夏還擁有甘涼、靈夏平原與南北河套,一旦有一雄主掌政,西北必然再度糜爛。

持這種觀點的大臣比例是最多的。

但還有一種觀點,那就是遼國未必有那麼強大,最簡單的例子,便是遼興宗伐夏,河曲慘敗。而我朝正是最強盛之時,兵強馬壯,如果沒有大的災害與大的戰事,國家收入每年都可以盈餘數千萬貫。因此收復西夏之後,應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幽雲十六州,那時宋朝才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外患,國家也才能真正稱為正朔。

現在持最後這種觀點的人不是太多,不過一旦收復西夏後,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必然會增加。

不說別人,就是趙頊自己兒,如果收復西夏,並且將西夏境內安定,他又健在的話,那時也會對幽雲產生野望了。

然而這才是最擔心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