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847章 上海務(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7章 上海務(下) (3 / 4)

同時因為舊黨的上臺,還要不能太擾民,否則又會給予藉口攻擊。

在不擾民的前提下,這個錢帛則會十分緊張,就必須要有一個十分理財的高手,合理的利用每一文錢。

這樣理財的大臣同樣難找啊,有,但可不可能讓他們僅擔任一個知縣主薄?

兩人想了許久,都沒有想到有這樣能力的低階官員。有肯定有了,只不過以兩人的地位,不可能與這樣的官員打交道,兩人不知道了。

王巨嘆息一聲,這是我的失誤。也就是早幾年若是他想到了黃浦江,則不用這麼麻煩了。

不過後悔是於事無補的,於是王巨便想到了相關胥吏身上。以他們的地位,與胥吏打交道的更少,不過這些胥吏依附於一些重要官員,替他們出謀劃策,只要盯著一些重要官員,則能輕鬆地順藤摸瓜,找出一些得力的人材。

段張二人便是這樣一步步理出來的。

蔡確說道:“國家錄才,量才施用,廣納賢能,但我朝立國以來,武將一是恩蔭,二是戰功,文臣一是科舉,二是恩蔭,卻忽視了另一個更廣大的群體,胥吏。胥吏有機會得到磨礪,同樣也有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華。故某任用兩位,不僅是水利,也是想首倡先河,使更多人才為國家所用。一旦有更多胥吏進入官場,必會激發胥吏的信心,自官員到胥吏,上下一心,忠君效國,大宋必然得以大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朝行政制度只到了縣一級別,就是縣一級別,頂多也只有知縣、縣丞主薄與縣尉四個官員,餘下的要麼是諸監官員,然而那與政務無關了,其餘的便都是胥吏了,其實放在後世,這些胥吏同樣是重要的地方官員。

但蔡確這話兒不能當真。

他都要為退相後準備了,那還有心思顧得上更多人才為國家所用。

並且就是王巨,也不敢大聲吼著,除了恩蔭與科舉,國家必須要從胥吏中提撥大量人才擔任國家的官員。

然而段天水與張薦哪裡知道內中情況哦?

兩人暈乎乎地離開中書,好半天都沒有反應過來。

一是做了正式官員。

二是主持這麼大水利,說不定就能留名青史。

三是弄不好,成了國家開始正式任用胥吏的“先河”。

不過兩人都是精明強幹的人物,大半天后,張薦率先清醒過來,道:“子涯兄,朝廷風向不對啊。”

一個一土蓋天出來,加上朝廷頻繁的人事調動,以至京城謠傳紛紛,多數百姓持著悲觀態度,以為朝廷開始對王巨猜疑了。

王巨與蔡確在百姓心中是一體的,朝廷打壓王巨,必會打壓蔡確。

沒有蔡確支援,這項水利工程如何得以成功?

“錄平,倒也是啊。”段天水同樣擔心起來。

沒有朝廷大力支援,兩人身份又低微,下去主持這麼大的水利工程,那不是做官,揚名立腕的,而是找死的。僅是一個利益糾紛,就可能將兩人打入十八層地獄。

他們不是多擔心,這恰是高智商的表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