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一九九章 這個臉不能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九九章 這個臉不能打 (3 / 3)

得,還是算了吧。

這只是一件小事,王巨有王巨的想法,孫沔也有孫沔的想法,他只是看到華池縣幾營官兵戰鬥力強大,想分一分,平均一下各縣的戰鬥力罷了。

但這個遷徙才是一件頭痛的大事。

於是一起苦著臉離開。

章楶追了出來,問:“子安,如何使整個大宋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練軍?”

要知道變出這支軍隊,王巨明裡暗裡貼了多少錢帛下去了?所以它才是特例,若是整個宋朝軍隊都這麼玩,那真是玩了,只要玩上三四年,宋朝自己兒就亡了。

“質夫兄,我們這邊說話。”

他帶著章楶與姚兕來到一個茶樓,上了雅間,坐下後說道:“我來一條條分析,首先從禁兵開始。如今朝廷僅是禁兵就有近七十萬兵馬,如果將老弱病殘,家中是獨子者,一一擇出,只剩下四十來萬禁兵。用這個節約出來的軍費稍做補貼,不用多,每人增加五貫年餉,朝廷應當在兵費還會產生大量節餘吧?”

“不錯,官兵太冗了,兵不在多而在於精。”

“質夫兄這句中的也,然後有選擇地將部分禁兵家屬從城內轉移到城外,還是在京畿,照樣隨時能拱衛京畿安全,但從城裡到城外,禁兵家屬的生活成本會不會下降?甚至妻子在城外手中若有一些耕地,載植一些桑樹養蠶織布,何必要鑽營謀生,甚至委屈地做軍ji?那麼禁兵待遇是不是無形中在提高。若是兩軍對壘,用現在的七十萬禁軍與我所說的四十幾萬禁軍對峙,孰勝孰敗?”

“不錯,這確實是一個強軍的好辦法。”

“我再說地方軍隊,”王巨又將他的根乾枝葉理論丟擲來:“現在文臣控制著財政大權,地方稍置一些軍隊,不會有安史之亂之禍吧?”

章楶又是點頭。

在宋朝少數民族仍然會起義,會叛亂,會入侵。西北還好一點,特別是南方,可始終形成不了危害,那怕是儂智高。軍隊更是時有叛亂,可始終形成不了氣候。

“淘汰兩十多萬禁兵,即便補貼了五貫錢,相信還會有大量節餘,用它們將保捷軍與蕃落軍待遇提高到現在禁兵待遇呢?”

養一個禁兵一年國家得花五十貫錢,可是禁兵全家依然飢腸轆轆,五十貫錢,在京城一家子如何得活哦。但放在蕃落與保捷軍身上,因為其家屬生活在邊區或者陝西各個農村裡,妻子兒女都可以種一點田地,再加上這幾十貫的收入,一家子馬上就能從溫飽直奔小康。

“我再來說這些義勇,不象現在這種胡亂的抓丁,而是真正的三丁刺一,這些義勇是不是老有所養,少有所哺?減少義勇數量,實際義勇還民,他們能耕能作,國家也能多徵收稅務,那麼再提高部分補貼,義勇積極性會不會提高?然後用退伍軍人做教頭,或者傷殘的老兵,他們雖然身體傷殘了,可是戰鬥經驗還在。讓他們做常駐教頭,形成上下關係,而不是從軍中臨時抽調教頭,義勇集練會不會發生那麼多醜陋的事?比如說張偕的慘遇。這樣練出來的義勇與現在的義勇,有沒有區別?百姓會不會有怨言?傷殘的老兵也有了去處,其他士兵會不會心寒?”

“子安,妙策啊妙策。”章楶似乎都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再者馬,我與姚將軍花費了千辛萬苦,甚至在險惡的交戰中,都不敢亂放箭,為什麼?不就是想多弄幾匹馬。這個馬將我坑苦了。但就是我弄來了兩千匹馬,若包括交易來的馬,達到兩千多匹,整個慶州一半騎軍依然象原來一樣,兩人共乘一匹馬。朝廷買馬養馬是幹什麼用的?如果我不提前換來幾百匹馬,僥倖組織了一營蕃騎,還能不能三戰獲勝?為什麼不將馬立即送到軍中,難道軍士比那些胥吏更不愛惜馬嗎?前方人煙那麼空曠,難道沒有養馬的場所嗎?並且程勘還刻意用它做了科舉考題,又將我寫的策子遞到中書,為什麼朝廷依然如此?再看看我朝與遼國的戰爭,幾場勝利,那一場勝利離開了騎兵?”

“為什麼子安不上書朝廷?”

“質夫兄,三丁刺一是誰發起來的?韓公啊。我敢打韓公的臉嗎?”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