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七章 新的誓言 (3 / 3)

偏偏這時候趙曙開始生病。

他沒有對大臣們說,只有王廣淵知道他的身體越來越差。

大約感到自己時日無多,趙曙這才開始辦了一些正事,先是下詔禮部奏名進士,不得超過三百人,明經諸科不得超過進士之數。也就是到了殿試這個人數會更少。並且從兩年一貢舉,改成三年一貢舉,成為定例。

這條措施是針對冗官去的。

以前趙禎在的時候,往往一屆進士諸科特名奏,能達到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得授官的。但如何裁減冗官,他現在是沒這個能力了,能裁一點是一點吧,至少在科舉上,能裁減一半官員名額。

然後再問中書幾個宰相:“水潦為災,言事者多雲不進賢,為何?”

主要就是前兩年水災坑的,不然國庫雖緊,也不會緊張如此。

這個賢是指有能力的大臣,有擔當有德操的大臣,這也是言臣對中書宰執失望,發表的變相抗議。

幾個宰執不好回答,歐陽修沒辦法,只好用歪理來答,說道:“自富弼、韓琦當國以來,十數年間,外自監司,內則省府,選擢甚精,時亦得人,然皆是錢穀、刑名強幹之吏。此所謂用才。臣言進賢路狹,乃館職也。”

“為何?”

“朝廷用人之法,從三館先出兩制官,再從兩制官先宰執。三館者,輔相養材之地,往時入三館有三路,今去塞了兩路。”

“何謂三路?”

“進士高科,一路,大臣薦舉,二路,因差遣例授,三路。往時前五名進士皆得試館職官,第一名不下十年,多半至輔相。今第一名進士最少任十年地方官方得試館職,第二名以下者無復得試,高科一路塞。往時大臣薦舉,隨即召試,今止令上縣主薄,卻無館閣之試,是薦舉一路塞。只有差遣一路尚在,還半是年勞老病之人。”

歐陽修就是館閣出身,常以為得意,那一人不是館閣出身,又做了宰相的,便是他的死對頭。

若是王巨在此,說不定會譏諷一句,不知那個張元是什麼出身,難道不是人才,不知開國賢臣文武雙全的王明又是什麼出身,豈不比你歐陽修更強?不知只讀了半本論語的趙普又是什麼出身。

何謂進賢,那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再說什麼錢穀強幹之士,更是狗屁不通,並且包括富弼責任也不小,儘管這幾個人一個比一個名氣大。

不過趙曙這一回倒是機靈起來,那個所謂的館閣,他沒有當作一回事,讀了幾本經義,就能治好國家?那麼上古時沒有經義,豈不是沒辦法治國家了?

但後面舉薦人才採納了,讓四名宰執舉人,一共舉了二十八人,其中有名氣的就有夏倚、蔡延慶、章惇、安燾、李清臣、劉摯、王存等人。想一想章惇、安壽與劉摯以後的故事吧……

韓琦以為多,趙曙道:“既是公等舉之,想來不差,豈患多也?況且只是館職應試與磨勘。”

不過他還略略有些失望,但又不大好說,因為少了一個人,可這個人確實太小了。

可以說這幾天兩條措施,是他當皇帝以來,做得最好的舉措。

隨後趙曙病情加重。

想瞞瞞不住了,一些重臣漸漸就聽到了風聲。

所以這時候韓琦不好交給趙曙處理了,但如何處理?他也犯頭痛了。便在這時,司馬光聽到這條訊息,這象什麼話了,是士可忍孰不可忍!(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