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這才點點頭,這樣朱家很有誠意了,畢竟那邊的活同樣不少。
“不過若是如此,還望東翁提供上等的鐵,以及石炭,還有其他的一些材料,等會我寫一筆清單給你。”
宋朝石炭開始大規模的開採使用,延州也有兩個石炭坑,然而質量不大好。至於鐵更是嚴加看管的物資,正式生產,王家寨是沒有渠道得到大量生鐵或熟鐵的,更不要說必須得要好鐵。
“行。”
“另外再請求東翁提供兩個技藝高超的鐵匠過來支援。”
朱清狐疑地看著王巨。
王巨也無奈,元黑子手藝也不錯,不過想鑄造上等夏國劍那是跟不上了,不要說對複雜的淬火工藝的理解,即便疊鍛元黑子都無法做到精益求精。而且為了提高速度,元黑子帶了好幾個徒弟,這是好事,但必須手把手教,元黑子一人忙不過來。
至於朱家的鐵匠會不會學到,那可能,那個核心技術是在那個密封窯。
朱清弄不清用意,但還是點頭答應。
“這把劍先留下,讓我們借鑑幾個月,以後歸還給東翁可否?”
“沒問題。”
“那就這麼約定了。”兩人擊掌為誓。
“小哥,你跟我來。”朱清將王巨帶到外面,外面站著一個清秀的青年,十六七歲:“他是員外的二郎君。”
“見過朱二郎。”
“見過小郎。”
“員外的意思是想讓二郎君在你家呆上一段時間。”
“他呆在我家?”王巨指著朱儁的華服,不由大笑。
ps:冷鍛鎧甲,一般鍛打都是就熱鍛打,但這種冷鍛工藝則是等鐵冷卻後鍛打,這樣打出來的甲片更結實,當然也更費工,而且因為冷後鍛打困難,只能適用於薄薄的甲片,厚實的刀劍則不行。
弓弩射得更遠更準未必一定在拉力大,還有材料與科學的設計,如後世奧運會的弓箭拉力僅需要三十到五十磅,在宋朝拉不開一石二的弓,都不算合格的弓弩兵。但宋朝弓射程與準度未必及後世的那種“輕弓”。西夏弓弩好有設計的問題,另外還用了甘州的犛牛角,宋朝上哪兒弄到甘州犛牛角,那是西夏戰略物資,即便弄到了也很少很少。因此往往一把西夏良弓會價值數百緡錢。
以及夏國劍,可能用了百疊鍛打工藝,但可能還有一些合金技術。
這三樣工藝複雜,成品率低,成本高昂,即便西夏武裝得也不多,宋朝多次想山寨,皆未成功,因此留下這句話,“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皆為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能及。”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