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百科> 第一二二章 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二二章 賭 (2 / 3)

但一點兒也不公平。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舉子的數量與質量。

有宋一朝,進士數量最多的有三大地區,一是東南地區,蘇常杭越這一帶,一是福建地區,建州福州泉州一帶,一是江西地區,洪州吉州這一帶。

之所以如此,乃是經濟。

富則練武,窮則習文在宋朝是不對的,書貴,筆墨紙硯貴,當真寒門子弟容易得中?看看宋朝有多少寒門子弟,又出了多少進士?唐朝的更糟糕,幾十個頂尖的家族幾乎佔據了大半進士名額。

蘇杭地區之富裕不用說了,魚米之鄉,百姓比較溫順,這一條極其重要,只有溫順了才易於治理,才易於發展工商業,古代的愚民政策雖可恨,但不是沒有道理的。並且它還有臨海之便。正好江東圩,太湖圍又開始興起,因此越往後,這裡經濟越發達。

江南西路也不用提了,在五代十國它是經濟與文化最頂尖的地區。

福建最苦,九山半水半田,而且人煙稠密,所以百姓自發地實行了殘忍的“計劃生育”。不過與夔峽地區不同,它幸運的有一條,面臨大海,因此為了生存,百姓自己兒尋找活路,或出海到海外定居,或者行商。正是因為這一點,泉州不及廣州與杭州,但卻是宋朝最大的港口,同樣臨海地區經濟發達。

經濟發達了,就有許多人家藏書,或者建設私塾,或者興州縣學。

就象歐陽修,如果吉州永豐城南李家不藏有大量書籍,他如何打下堅實的學業基礎?

越州也是如此。

不僅他們舉子名額多,還有許多名老舉子,老貢士。

延州就不行了,一名貢士都沒有,再加上一百餘年一個進士都沒有出過,有舉子,可是舉子罕有來二考三考的,那個官府不掏腰包了,自己來考一次得花不少錢的,並且路途也遠。

這些老舉子讀書時間長,基礎厚實,特別是那些老貢士,心態好。

為何心態好,這得感謝趙禎,他看到有許多落榜舉子中白髮蒼蒼的老舉子,仁皇帝嘛,心軟了,於是開啟特奏名。

那就是多考未中的老年舉子,可以在省試榜單公佈後,再將他們組織起來,進行一次考試,錄取率能往往達到六七成,這又叫恩科。

最後有些濫了,於是提高了門坎,那就是必須得有貢士資格才能參加。

如這一屆科舉榜單公佈後,趙曙發出詔書,進士五舉,諸科六舉,省試六舉,諸科七舉,五十以上,以三等聞。

這個進士五舉,不是指考中了進士拒授再考,連續考五次進士,就是章惇也不敢這麼玩。它是指考中了省試,但在殿試這一關每次都被刷下去,累積次數達到了五次。

省試六舉,則是指有一次透過了省試,已成了貢士,而不是每個舉子都有這個資格的。

否則那還了得,那就拼命考吧,那麼今年科闈不是兩萬來名舉子參加了,可能是二十萬舉子來參加。就算他們自己兒掏腰包,朝廷得要多少人力物力組織考試,謄抄批改卷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