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免費下載> 第四四一章 火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一章 火拼 (2 / 3)

不過老文不敢動,而且只要他一動,可能就徹底下去了。這時看到機會,文彥博來了,說俺老了,在西府也呆久了,讓俺外放吧。表面上是受韓絳排擠氣不平要外放的,然而為什麼選擇這個時機?

要求外放是假的,這是以退為進,想進中書!

再者,原先王安石對趙頊說,司馬光外託激勵糾正皇上為名,實際內懷附下收買人心之實,所言全部是害政之事,所舉的都是害政之人,欲使皇上置之左右,使預國政,是為異論者立赤幟也。

直到這時,王安石才開始重視起司馬光。

不是十年首相韓琦,不是朝中資格最老的文彥博,也不是天下第一豪門呂氏兄弟,而是這個司馬光!

因為趙頊受到許多大臣進勸,或者說是蠱惑,擔心王安石變法斂財太過急切,會使天下有變,於是再次想到了異論相攪,也就是掣肘平衡吧,或者說帝王心術,因此又提撥司馬光為樞密副使。

其實這也說明了此時趙頊的不成熟。

宋朝京城差官,先是兩府三司,後是兩制臺諫,次之開封府尹,各部司官員與開封府餘下官員。

這中間兩府最貴,但東府與西府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東府掌政,西府掌軍,不過西府只有調兵權,掌兵權在京城由三衙掌控,地方上又由各知州知府掌握,就是餘下的軍事權利,在重大決議上包括調兵還必須由皇帝同意才可透過。

而且軍事在宋朝地位很低,並且越來越低,可以說同樣是樞密副使,現在的樞密副使權利只有寇準時的一半。要命的是,就是這點可憐的權利,韓琦還將它搶了不少由東府管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這個西府副宰是不是一無是處?

宋朝官制有幾個特點,差官制,一個知州,由八品大理寺評事來擔任,與一品侍中來擔任,實際手中的權利是一樣的。要麼就是名義的威信稍高一點,薪酬會多上十倍。

極度分權掣肘架空,所以在趙頊未進行官制改革之前,宋朝從宋太宗後,很少出現真正的權臣。那怕丁謂、寇準、呂夷簡與韓琦都不行,不過正因為這個特點,所以官員數量冗得不能再坑,政事冗得不能再坑。

禁謁制度,起初是宰執不得在家中接待官員。要說政事,請到各個部司去覲見陳敘去,然後發展到重臣不得接見拜見其他官員,甚至官員都不得在各個酒肆酒樓吃飯,以免成幫成派。有沒有管用……這才讓人感到真正悲催的。

虛偽的辭讓禮儀,朝廷每次升授。官員本身必須推讓幾次,這才是“道德君子、國家良臣”,司馬光第一次拒絕樞密副使,固然是因為與王安石相比較心中不平,也是因為這個辭讓禮儀。誰知道他辭拒後,趙頊沒了下文……

最後就是磨勘起用制度,比如三司裡的三司判官與三司使必須有過各路轉運使之任,並且做得不錯的,才可擔任。比如東府首相必須擔任過參知政事或者樞密使的才可擔任,比如兩府宰執必須有過擔任一個大州知州知府履歷的才可擔任,比如參知政事必須擔任過兩制官或樞密副使、三司使、開封府尹的官員,才能擔任。

擔任了參知政事。也未必會成為首相,然而未擔任過參知政事或樞密使的,就很難成為首相。就象修真。築基的未必能化嬰,然而想要化嬰必須得築基。

如今樞密使是呂公弼與文彥博,憑資歷此時司馬光是休想扳倒他們了,再說他也不想扳倒這兩個戰友。

那麼想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必須做首相,想做首相。必須先擔任參知政事,想擔任參知政事。必須有樞密副使或三司使、開封府尹與兩制官員資格,司馬光現在就是兩制官。不過這四者還是有區別的,相對而言,由三司使或樞密副使進入參知政事則比較容易,開封府尹與兩制官員進入東府則是很難。就象一個人築基,一個手中只有一粒築基丹,一個人手中則拿著一大瓶築基丹一樣。

當然,如果你說俺沒有政治野心,那一樣,關健司馬光能沒有政治野心?

趙頊除命下,司馬光可以再次謙虛,不過據第一次經驗來看,這次拒授不知道等到那一年才有這個機會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