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免費下載> 第四四七章 一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七章 一頃 (3 / 4)

“這麼快?”

“恩,太暴利了,不過到了五貫時,能接收的人就多了,那麼未來跌的幅度會慢慢下降,可能在這十年內都能維持到了兩貫錢以上,而且我讓趙度打通海路,也與它有關。銷路多了,銷量大了,跌得就會慢。但木棉司也不會長久,也許是十幾年後,也許是二十幾年後,必然取締,但那時取締性質卻是不同,雖取締了,可南方的稅務等於變相的每年又會給國家增加幾百萬貫的收益。並且未來不僅是棉被棉衣,還有棉布。這等於會造福千家萬戶。”

“那就好,”章惇鬆了一口氣。

僅是去年木棉司就給國家帶來三百多萬貫的收益,即便拋除修路車船與人力成本,收益也不會低於三百萬貫。這成了變法最大的政績。今年棉田翻了一倍。但跌得太狠,產量雖增加了,收益卻不及去年,這又是章惇不希望看到的。

“對了,京城裡有一個叫武年計程車子,寫了一本書,專門講了南方瘴癘的兇險。隨後又有人據此彈劾,說是移民不適宜嶺南水土,多中瘴癘而死。”

“這個也無妨,驛政法郵政系統)開始,書信往來,福建路與江南西路鄉紳謠傳不攻自破。但也確實會有部分人死於瘴癘之中,這多非是什麼瘴癘,而是一種蚊子傳染的瘧疾,嶺北之人初去嶺南,免役力差,還有水土不服,可能是死了極少數百姓。不過吉甫兄,你可以這麼做,抽查三兩個州的百姓每年死亡率與死亡情況,再與遷民對比,謠傳不攻自破。再者,可以讓皇城司的人盯梢住那個武年士子,再找一個藉口抓捕。”

宋朝言者無罪,僅憑著一本書是不好抓的,但想找抓的理由,大內密探開動,還會能找到的。

這個都不是關健,關健的是前面。

這時代壽命很短的,防都沒辦法防,就象這個鹽,每年就知得死多少人,但誰知道?

一個地區若是人口過於稠密,再加上兼併嚴重,每年會不知得多少百姓因為貧困而死,不一定是餓死,有病死的,還有養不活孩子,孩子生下來活活溺死的。

這都是非正常死亡,只要統計出來,便是很好的證據。

“好主意。”章惇道。

“即便有了證明,那些人還會誣陷。”呂惠卿說。

“為何?”

呂惠卿說了一件事。

王韶與李師中不和,古渭州有兩個首領隆博與託碩,兩人互相攻擊。木徵弟弟出兵助隆博。但這兩人都與王韶交情不錯,王韶想化解。即便董裕出兵王韶估計問題也不大,都準備對付木徵與整個熙河地區了,豈會怕一個小小的董裕。這才是真正的拉攏大多數,對付極小數,為以後用最小的代價收復熙河打下基礎。

李師中與王韶不和。向寶卻是李師中的人,於是向寶欲壞王韶之事,與高遵裕、張守約三人率兵,不管向寶為人如何,他也能打,更不要說張守約了。於是嘩啦啦,一二三將兩部統統平蕩,又將董裕擊敗,董裕丟下幾百具屍體狼狽地逃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就算了吧。

然而樞密院發火了,說是博降託碩互相仇殺。王韶高遵裕事先不認真瞭解。後來向寶帶兵蕩滅了他們,高遵裕也去了,應當命令王韶去秦州聽旨,等候王克臣瞭解後才能做決定。

西府三相不管真相如何,卻暗藏殺機。王韶是專做蕃部工作的,事先不瞭解,那就是失職。向高二人有失誤,但有戰功。功過相抵。那麼就必須得處罰王韶。

王安石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只好說,王韶只根據偵查情況上奏。西北多山,蕃部相互仇殺,即便在二十里內也難掌握情報,他們或進或退,怎能馬上就知道呢。不能憑藉這一條給王韶定罪。

趙頊和稀泥,對曾公亮說。用向寶是為了戰,用王韶是為了和。李師中作為一方主帥,責任是節制二人。李師中的奏摺很不得體。

這樣文彥博與吳充、馮京更不滿了。

不過這時王韶更詳細的奏摺到了京城,王安石又說:“王韶上奏渭源有良田萬頃,開墾可以籌到三十萬石軍糧。”

一萬頃良田產量肯定不止三十萬石,人得要吃,不過吃餘下來的,一年也會多出三十萬石以上的軍糧,王安石並沒有誇張,後來王韶開邊,朝廷並沒有象慶曆那樣,興師動眾地從後方調運糧草。

又說:“渭源邊貿繁榮,設市易司可以為招撫籌集到不少經費,李師中並沒有否認,只是被樞密大臣譏諷後,才極力抵毀王韶,說萬頃良田是謊報,市易司貪墨。實際王高二人招撫有功,託碩部仇殺乃是安撫使李師中處置不當而引發的,責任不在王韶。”

文彥博替李師中辨護說:“邊將擱置詔命不執行,是常有的事。”

王安石說:“詔令如果無法執行,應向陛下奏請,擱置詔令豈能無罪?況且李師中無中生有,誣衊謊報,豈能饒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