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燒酒作坊的盈利,無論用捐獻或是犒勞名義,皆是國用。”趙頊道。
文彥博話中有話的,這算不算收買人心呢?
所以趙頊打了一個小圓場。
“陛下,若是國用,就將它交給國家,若是私用,那就是私用。”文彥博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巨這種做法糊里糊塗的,不好。
王珪說:“文公,無妨,當初王韶於秦州市易時,王巨便沒有同意將燒酒作坊交給朝廷。無他,此例一開,那麼朝廷以後就能用它當成故事,擅自抄沒私人作坊挪為國用,爭議會更大。”
文彥博,你可不要犯糊塗了,真讓王巨交,王巨會真的交。但朝堂還有一心想斂財的王安石呢,這個後果你可想好了?
事實王珪是替王巨說話。
怎麼辦呢。誰讓他們都屬於“溫和派”。
王安石說:“此役關係到國家興亡,諸公勿要阻撓。”
一句話便讓所有人沉默了。
如果王巨此戰失敗,慶曆故事又上演了,那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如果勝了,什麼都好說。想說好也行。想說壞也可以,反正就是說壞了,在這幾年裡西夏人也老實了。
但在王安石心中,此戰很是重要。
只要打勝,那麼西夏數年都不敢犯邊,為王韶開邊河湟騰出良機。王韶才是他的人。
而且此戰所用的禁兵不足兩萬。餘下的都是保捷軍、蕃兵,以及蕃人民兵強人、壯馬,只要打勝了,就能證明民兵的可用性。以後增置邊軍好,或者是擴大保甲法罷。皆不會有很大的阻力。
那麼以後又可以徐徐裁減禁兵,一旦禁兵裁減到四十五萬人到四十萬人之間。整個宋朝財政將會大為好轉,自己變法成功!
只是這小子,一直不肯用義勇,否則會使自己推廣保甲法更有說服力。
“保捷軍有沒有出發?”
“沒有,說是到初五六開撥,讓大家過一個年。”文彥博道。
軍事由西府負責,所以王巨什麼情況得對西府彙報。
但文彥博又給王巨上了一個眼水:“據下面稟報。說是王巨去了三原後,立即回到王家寨祭祖。”
王家寨也在三原,但不在三原縣城。離縣城還有十幾里路。至於保安軍那個王家寨,早就成為歷史了。
“祭祖不對嗎?”呂惠卿反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