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兩軍必須立即聯手。先將南路或北路一股宋軍吃掉。
這個要求並不過份,楊義貞立即同意,不過他又提出一個要求,先對付北路宋軍。非是燕達好對付,而是燕達大軍同樣對楊義貞的軍隊構成了威脅。當然對於高家來說,那一路宋軍都構成了威脅,但這個楊義貞可不會管的。
這個小算盤瞞不過高智升,高智升無奈,同樣都面臨著火災,可大火離楊義貞還有幾步路遠。但大火卻燒到高家的眉毛了,於是高智升只好同意,不過他提出了自己的難處。無論王巨主力軍,或是南路軍,都對善闡府構成了威脅,因此必須分兵留守。所以雙方聯軍以楊家軍隊為主,高家為輔。
這就是姚麟所說的兩家分割,不足懼哉的原因。
不管兩人有何等的智慧,想徹底擰成一股繩,那是不可能的。
楊義貞默想了半久,才說道:“你回去對你家主人說。我可以出動四萬大軍,但他必須要出動三萬大軍。不然我就不同意聯手,而是坐山觀虎鬥。”燕達帶走的是兩萬兵馬。但經過數場慘戰,如今只有一萬五千多兵馬,餘下的或犧牲或重傷退到石城郡療傷了。
七萬兵馬對付一萬五千名宋軍,難度應當不是那麼大的。
高智升也想了許久。
其實抽調三萬兵馬走了,他手中的兵力還是很吃緊的,善闡府必須要留守重兵。弄棟府這裡同樣得留下一支軍隊,防止楊義貞偷襲。不過他也知道,即便打敗燕達的宋軍,損失不會小,如果自己出動的兵力少,楊義貞不會同意的。高智猶豫良久,最終同意。
然後將各部首領,以及各重將一起召集,說道:“諸位,如今我們大理頭號大敵不是逆賊,而是宋軍。宋朝讓我投降,但我沒有同意,原因你們也看到了,宋朝為了治理這片地區,將所有首領一起處死。因此我投降後,還是死路一條,也包括你們。”
有一人問道:“宋朝那個少保不是許以高官厚祿嗎?”
“你看到他們去開封享受榮華富貴了?出了那麼厚的薪酬,養了那麼多官員,你認為宋朝會同意嗎?”
反正大家沒有看到,高智升可以冠冕堂皇的欺騙。
但他也沒有想到,居然讓他說了離真相八九不離十。
“我與你們共存亡,你們會與我共存亡嗎?”
不管怎麼說,他的話還是感動了一部分首領,於是紛紛附喝。
高智升這才做安排,又讓他兒子高升泰領導這三萬兵馬,剛才他看到許多首領眼中還是有疑問的,他人領導高智升不會放心。
另一邊楊義貞也在做安排。
可是最寶貴的時間一點一滴地在過去。
高智升實際說的還真不錯,分兵可以靈活機動,打出各種各樣的戰術配合。不過分了兵,兵力就鬆散了,容易被各個擊破,這就是宋太宗第二次伐遼失敗最大的原因。無論潘美與田重進如何勝利,曹彬敗了,兩人只好退兵。
同樣,對於王巨來說,分兵的掌控,還是很差的。
因此若是一開始,兩家不扯皮,用兵某一路宋軍,說不定就會有翻盤的機會。然而現在因為雙方都在算計,時間一天天拖了下去,燕達已經拿下了會川城,到達了環州寨。和斌也拿下了阿僰部,還順手將東邊的哈迷部與最寧城解決掉,接下來就兵指秀山城了。也就是說這兩路兵馬離王巨都不那麼遙遠了,不遙遠就能掌控,就不會出現致命的失誤!
高楊兩家大軍陸續出發,情報也迅速回饋到王巨手中。
“高家親信的軍隊在善闡城中?”王巨問。
“喏,出動的三萬軍隊多是各族聯軍。”踏白軍都頭陸撻子說道。
“看來高智升將善闡城看得還很重啊。”王巨笑道。
黃驊心中一動說道:“少保,可學曹操破西羌之戰術,向楊家軍隊有意示好,讓兩軍產生猜疑。然後讓段正明加入軍中,至少高家聯軍中有不少是支援段氏的烏蠻士卒,先將這三萬兵馬攻破。兩軍合一,再對付楊家的四萬兵馬。七萬大軍一敗。兩家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