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不行,送的百姓越多,越會有人做文章。
看一看,那麼多百姓被王巨蠱惑住了。又掌控著陝西路幾十萬精兵猛將,如果王巨想造反,大宋就改天換地了。
並且這種輿論又讓趙頊產生疑心。大事休矣。
於是王巨象做賊一般離開京城。
趙頊哪裡想到王巨這種心思?俺疑心得到這地步麼,他自己也不相信哪。
本來他還打算今天早上召見王巨。然後帶著群臣相送,最少送出宣德門吧。
現在王巨卻走了,這讓趙頊惘然若失。
更關健的是,王巨在朝中,無論文政或武功,有什麼為難的,將他召來問一問,馬上就得到解決。
因此王巨這一去。趙頊彷彿心中少了一塊極重要的東西。
他忽然想到了王巨說的一句話:“我或許只是一個西北窮山溝的野孩子,許多人不歡迎……”
想到此處,他莫明的一陣心酸,於是離開延和殿,來到宣德門城樓上,向西方眺望,這時他彷彿透過鱗比櫛次的千萬重房宅,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天際。
他喃喃地說了一句:“王卿,非是你負朕,而是朕負你啊。”
不但他。許多大臣以及京城百姓聽聞王巨悄無聲息地離開京城,心中皆感到不捨與悲傷。
其實這正是王巨所需要的,最好整個大宋一起覺得對不起他。那麼他在西北,才不會有人做文章呢。
然而司馬光與文彥博這兩個老傢伙一直不死,卻讓王巨噁心了。
“前面就是陝州了,”王巨對車中的妃兒說道。
這一行速度比較快,只是剛剛在三門峽逗留了一下。
三門漕運乃是未來西北戰爭的命門所在,王巨也十分關心的,不過富紹庭在三門做得不錯。王巨隔著黃河,看了看後,一行人迅速向陝州出發。
遠遠地一行人迎出陝州。
有人說王巨大度。但有人說王巨小心眼,實際王巨還真是小心眼。
就象太學。王安石改革科舉,太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但王巨的弟弟。他的兒子,在太學皆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王巨這次回來後,再度改革了科舉,也不是原來的三級科舉,更不是王安石繞人的六級科舉,而是四級科舉,正好是三年一次,第一年各縣舉行童生試,由各縣縣學的教授擔保,若是沒有縣學者,則由各縣主薄檢視其人學問,再由這些主薄擔保,那麼就可以參加童生試了,不能什麼人都去科舉啊,而且有了擔保人,那麼一些宵小或逃犯或品性不好的人,則無法進入考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做的目標是進一步甄別,減輕各州解試的負擔,而且現在道路交通落後,有一些學子家庭貧寒,又不知天高地厚,跑到遙遠的州城去參加解試,多少給家人帶來了經濟壓力。
現在不用去州城,只要去縣城就可以了。童生試都考不中,還談什麼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