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TXT免費下載> 第二六二章 斬龍(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六二章 斬龍(上) (2 / 3)

王巨也看著戰場。

“子安,咱家心跳得快哪。”

“不用擔心,若這樣,西夏人還能反敗為勝,他們也不會被角廝囉揍得那麼慘了。”

“這倒也是,子安,吐蕃人與西夏人誰厲害?”

“要看,論尚武精神,吐蕃人比西夏人更具有尚武精神,特別是在高原上作戰。但下了高原,比如到了地勢平坦的長安,他們戰鬥力就有限了。”

“那吐蕃為何末落?”

“末落?確實是走向末落了,當時強大的吐蕃之所以崩解,有很多原因的。第一是佛教的興盛,宗教權利大過王權,使國家缺少凝聚力。”王巨答道。

然而就是王巨也不得不承認,儘管佛道兩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總比攻擊性強大的綠教,以及殘酷排外的西方教派要好得多。

“其次吐蕃想學習中原王朝,但吐蕃本來就是一個地廣人稀,高曠寒冷之所,物產比較貧瘠,一旦學習中原,想建立中原王朝這樣的文明,立即變得貧富不均,矛盾激化,相同的例子還有十六國,雖然他們尚武,卻不尊重漢人,所以經濟與物資跟不上去,皆不能長久。這才是北魏漢化的原因。然而一漢化了,他們人數少,便不能佔據優勢,甚至不得不借重幾大漢人門閥來統治國家。但這一條對於西夏與遼國來說,卻不存在問題,他們倚重漢人,不過各自國內契丹人與黨項人又是佔據著主體,正好將矛盾解決了。這一趨勢的變化,是可怕的,一旦讓他們真正找到了一條胡漢共存之路,那麼得到了中原王朝,便能長久地統治中原王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不易吧。”

“我朝若不強大,繼續象這樣發展下去,就變得易。非是西夏人,而是北方。”

大家以為王巨說的是遼國呢,然而想一想,還真有這個可能。遼國入主過一次開封,不過沒有做好,若那次做得再漂亮一點呢,還有沒有後面的後晉與宋朝?

“第三是赤嶺以西水土嚴重破壞,人跡罕存,這等於生生將吐蕃高原與河湟切斷,因此吐蕃眨眼之間四分五裂。所以西夏與吐蕃不同之處,就是立國。立了國,就有了凝聚力。吐蕃再強大。角廝囉去世後,數子瓜分河湟,便連河湟這一塊的吐蕃也開始末落了。”

“難怪仁宗聽聞李元昊立國,立即興兵。”

“已經遲了,若是從李德明時就施壓。不讓他們得到河西走廊,即便立國危害也不大。到仁宗時才出兵,他們已成了氣候。我朝有計程車大夫心地也不錯,想做一隻溫順的兔子,大家一起吃草吧,何必吃人肉。但我們做了兔子。人家卻想著法子做餓狼,能不挨打受氣嗎?”

“王巨,不要亂說,”蔡挺道,但他也呵呵樂了起來。

幾人繼續盯著戰場。

王巨說道:“蔡公。讓下官去吧。”

東邊的天際隱隱有了一絲魚白肚,不能再拖下去。

蔡挺想了想說:“也好,若是可能,進入敵陣,儘量帶著他們靠攏在一起。”

“喏,”王巨答道。幾路兵馬殺了進去,仍然因為雙方投入的兵力太多,加上敵人兵力勝過宋人。幾路兵力沒有集結在一起。若是集結在一起,衝擊力更強。不過他雖遵了命令,但一旦殺進去。連他自己所帶的幾千兵力都未必能靠攏了,就不要說帶著幾路兵馬靠攏了。

王昭明打著趣說:“子安哪,怎麼不戴面具?”

“王鈐轄,我長得遠不及狄將軍與蘭陵王清秀,幹嘛要帶面具?況且我是一個文臣,難道以後還真讓我天天上戰場?”

大家皆一樂。稍稍消去一些緊張的情緒。

王巨帶著三千多名步兵衝了過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