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三〇九章 帶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〇九章 帶頭 (2 / 4)

這樣終不是辦法。

因此王巨說:“楊勾使,馬上各州縣民夫與軍士一一集結,不如這樣,我們共分成兩路,我與侯知縣於渠首動工,你帶著一半民夫與軍士去小鄭泉。然後我們兩邊共同動工,爭取秋後匯合,將第一段的河渠打通。”

整個鄭白渠分為三段,一是渠道到小鄭泉,二是到三限口,這是侯可的建議,三由於渠首水位稍稍抬高,就著高水位沿伸到漆水,這裡也有白渠,一直到華州赤水鎮,但老白渠自三原縣城南而走,新白渠則從清水開始,自三原縣城北走,與漆水會合。第三段工程是王巨反覆測量後的提議。其實第三階段不屬於白渠範疇了,而是屬於真正的鄭渠,但王巨也沒有奢想恢復鄭渠,之所以這麼做,還是為了抬高太白渠的水位,讓三個白渠全部得功。

這是乾渠,還有新修或重新浚修的大大小小支渠達到了七十幾條,各類分水、節水、洩水與進水陡門兩百多座,六處險峻河段用了王巨的那種魚鱗塘,與這個種新式堤防相比,唐朝的將軍堰都弱爆了。此外還有二十幾處渠堤用了籠石法。

所以一旦分成了兩處施工,那麼無論來多少勞力,也能分散了。

楊蟠想了想,說:“好吧。”

他心中有些不服氣,不過王巨極其好勝,無論有沒有那個陝西營田使之職,註定不甘心於他之下,他又不喜爭,分開更好,相見不如不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並且離得也不是很遠,若有事,也能及時聯絡。

侯可看著楊蟠帶著部分胥吏與官兵離開,長吐了一口氣,心想這樣也好。

看到楊蟠走了,侯可說道:“如果朝廷錢帛再多一點就好了。”

他還對著第一處那個選址念念不忘,從哪裡打通多好哪,一下子就與北洛水灌通了,那將灌溉多少耕地?

“侯知縣,想修渠是吧,我們先忘記北洛水。想一想南洛水,還記得西漢的龍首渠吧。”

“知道,就在洛南縣。”

“如果我們用這種魚鱗塘加上大方石。不惜成本砌起一道攔河大壩,強行分出一部分河水。隨山谷而走,或者再炸開幾個燧洞,那麼能灌溉多少耕地?”

“這個主意不錯,就是用費很大,哪裡似乎有很多山。”

“那我們再換一個地方,侯知縣可記得成國渠?”

“這個我知道,是漢武帝時修建的,唐朝時還重修過。從引渭水經郿、扶、武、興至咸陽,重新退入渭水,而且沿途有諸多支流,水量充足。”

“如果我們幾人聯手團結協商,再加上火藥的幫助,你認為能不能將它重修起來?”

“能,這條渠若修起來,大約也能灌溉兩萬頃耕地。”

現在幾個河流水量比後世的好,無論那一條修起來,又捨得下血本。往死裡修,都比後世受益面積大。

“郿縣西北是斜峪關,斜峪關下有一支水量充足的渭水支流。叫斜水,如果在斜水下陡門堰壩蓄水,能不能灌溉幾千頃耕地?”

“似乎能吧。”

“那麼長安附近的澇谷水、灃水、滻水、灞水這些原來的水利,可不可以進一步翻修擴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