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周邊國家受中原影響,比較開化,包括海上絲綢之路,但呂宋那邊就比較落後了。然而向南開化的地區都是海路一帶,天竺沒有蔗糖,不缺少相關的蔗糖製品。也就是說蔗糖真正市場,還是王巨心中討厭的那兩個國家,高麗與倭國,或者一部分會從高麗流通到契丹。
但新的問題來臨。
那就是外貿的走勢,不是後人所想的那樣,宋朝發達,航海每年會為宋朝賺n錢帛。原因簡單,這些國家遠比宋朝貧困,就是宋朝貨物多,上哪兒弄來錢購買?因此是宋朝賣出的少,買回來的多。
並且導致大量銅幣與金銀外流,金銀外流到大食那邊,銅幣流失到遼國、高麗、倭國與南海諸國。這一條就是許多宋朝大臣都沒有弄清楚,以至不久王安石就上當了,在宋遼貨幣戰爭中大敗特敗。
可能到了南宋時要稍好一點,但眼下的宋朝就是這樣。不過王巨對它看法還是贊成的,是有一些貨幣流失,可這個交易從買賣交易到運輸,到生產,它養活的不僅會有許多外國夷人,同樣也養活了許多宋人。
或者象後來某城市,說大陸買的貨物佔擠地皮多少多少,能那樣算嗎?後面的拉動才是真正的大頭!說句不好聽的,後世他臨穿前僅是一個春節去倭國採購產生的價值,就足以讓倭國生產一百臺戰鬥機了。
後世與他永遠是兩個時空了,但可以借鑑的。
趙度打聽後,同樣也察覺到這個情況。
不是不能賣,關健如何賣?倭國就那點物產,沒辦法交易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王巨寫了一封信,一是讓海客去了倭國後,順著火山尋找銀礦,讓倭國提前將銀礦開採出來。只要有足夠的銀子,那麼宋朝貨幣緊張局面就會改變。
一旦宋朝貨幣不緊張了,以宋朝的經濟發展,那會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
其次就是讓倭國伐木。
實際倭國與宋朝交易,木材也早就是大頭,但現在多是一些名貴木材,製成板材後裝上船的。王巨信上卻是另一種做法,便是讓海客製成木排,順著季風,用船拖到宋朝。
但這一拖,以現在的航海情況。同樣要摸索,不過也不難,而且不僅是蔗糖。還有其他的商品,海客苦逼的就是倭國沒有交易的物品。而宋朝一年所需的木材數量是驚人的,一旦將這個市場開啟,交易量激增。商人逐利而行,況且這個利潤可能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的利潤。只要提醒了,會有很多聰明人想出辦法。
而且王巨利用職權,正在研究可靠的指南針,甚至想弄出來一個宋式六分儀。
有這兩個物事輔助,航海將會變得更安全。
但交易量一大。再運到杭州,成本等於無形提高了許多。這也是王巨提出於密州置市舶司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火藥產量激增,硫磺需要量每年幾乎以百分之分的速度增漲,而硫磺來源依然還是琉球群島,以前那個需要量無所謂,不過隨著需要量增漲,這個成本也不得不考慮了。
不過現在還沒有那麼急迫,王巨就沒有寫奏摺,趙頊與文彥博問了,王巨索性將輕重利害關係說了。
“密州離契丹太近。”韓絳道。
“韓公,無妨,可以將密州市舶司與其他市舶司區分開來。准許宋朝商人運貨去交易,也准許外番進入密州,但於密州周邊置卡,非是宋朝商人,活動範圍只限在密州,不得離開密州,前往他處。再說,陝西水土惡化,也是因為木材砍伐太多導致的。不但惡化了陝西水土,也禍害了黃河。”
“這個朕準之。”趙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