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三〇章 大鬧宣德門 (3 / 4)

趙禎又說,誠如卿言,文彥博猶多私,至於富弼,萬口一詞,皆說是賢相。

龐籍則說,文彥博臣頃與同在中書,詳知其所為,實無所私,但惡之者毀之耳。況前者被謗而出。今當愈畏謹矣。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文彥博第一次為相時,頗有作為,但有了作為,必然會得罪人。現在被謗罷相。再召為相,文彥博會吸引“教訓”,愈畏謹,也就是不會為了做事而得罪人了。

果如所言。

然後又說富弼,富弼頃為樞密副使,未執大政。朝士大夫未有與之為怨,故交口譽之,冀其進用而已,亦有所利焉。若弼以陛下爵祿樹私恩,則非忠臣。何足賢!若一以公議概之,則向之譽者將轉而為毀矣,陛下所宜深察也。

也就富弼在為相之前,只做了很短一時間樞密副使,所以沒有與士大夫結怨,於是交口稱讚。現在擔任宰相了,想要繼續讓大家交口稱讚,那麼富弼只好用國家的爵祿來樹私恩。大家會繼續稱讚,然而那樣還是忠臣嗎?

如果富弼不這麼做,以大公之心為相。那麼必然會得罪人,那麼大家不是稱讚,而是毀輿了。

結果呢,大家繼續稱讚,然後宋朝財政便從文富韓三人手中漸漸出現危機,冗兵冗官現象加深……

王巨不用學習他們的做法。只要不裁,這些官吏就滿意了。

而且潛龍勿用。以王巨現在的地位,說上不上。說下不下,正是養恩樹名之時,得罪人是不明智的做法。其實裁掉了那麼多濫竽充數的官匠,制訂了職責明確的制度,再將器甲質量提上來,在軍器監任上,王巨就做得完美無暇了。

但最終王巨選擇了一條不明智的做法。

“報應”來了。

又到了大朝會之時。

天氣更冷,天氣也變得很短。

五更時分,卻是一天中最黑暗之時。

“好多人,”王紫川說道。

因為早朝時間比較早,有的大臣來不及,怕誤了早朝,於是匆匆奔向待漏院,特別那些家離皇城比較遠的大臣。於是催生了一些小商小販起早趕到宣德門前賣早點,生意還不錯,因此到了早朝時,宣德門前很熱鬧。

這也是宋朝皇室平民化的一種表現。

但今天宣德門前人似乎特別的多,遠遠地看去,影影綽綽的一大片。

王巨雖然感到狐疑,可還是騎馬迅速奔向宣德門。

不過他來到宣德門,臉上立即變得凝重。人很多,不僅是有賣早點的小商小販,還有許多大臣沒有進待漏院,而是站在哪裡圍觀。

更多的是許多婦孺老幼,以及一些成年人,有的王巨面熟,他們正是被王巨裁減下去的各個官匠。

王巨表情沉重地下了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