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四四九章 非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九章 非急 (2 / 3)

南方出古藤,並且出好藤,在南方造好了再往京城運,那會節約很多成本。這也說明了王巨對張若水的影響,王巨點點頭:“不過工藝一定要保密,研發得要在軍器監進行。”

“行,再說子安還沒有走呢,”張若水根本沒有想到王巨防的是交趾。

“都鬧成這樣了,我還能在京城呆下去麼?”

張若水撓了撓頭。

兩人說了好一會話,王巨下值回家。

張載道:“王巨,我要辭官回去了。”

“辭官回去?那也行,以恩師之學問,同樣會留芳百世。想當年孟子也沒有當過什麼高官,但不也是亞聖?”王巨道。

張載在朝堂說了新儒學,自古以來統治者以法為裡,以儒為表,讓張載詮註成以儒家的義為裡,以儒家的仁為表。這讓王巨啼笑皆非。

然而王巨很喜歡。

如果張載這個新說法能成立的話,那麼就能撕開自古以來儒家那種虛偽的仁愛,這是好事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且與史上張載不同,官職低,後繼無人,所以比較實用實際溫和的關學一直沒有在宋朝形成主流,現在卻無妨,大不了自己以後將張載寫的文章真正刊印十萬冊,到處免費傳發。再以竹紙獎勵宣傳的名義,以獎金刺激士子鼓吹,那麼關學就能發揚光大了。

無恥就無恥吧,總比二程朱熹的學說成為主流對後世更造福吧。

但那樣,張載就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了。

所以張載辭官,王巨反而幸慶。

這才是各司其職,張載做學問。賈平凹寫小說,李白作詩,王韶打仗,薛向做財政部長……

“王巨,你說變法對是不對?”張載道。

王巨深思。這一條對張載可能很重要,一旦張載回去,必然就要著書立說,自己想法都沒有想清楚,如何在文章裡寫清楚?

如果王安石不變法如何?

他想了好一會兒才說:“恩師,如果官家與介甫公不變法。第一條,國家會繼續象前幾年那樣,首宰用國家爵祿樹私恩,養私名。”

“也就是國家積欠會越來越重……”

“正是。”

“那樣國家如何運轉。”

“繼續積,繼續欠。”王巨笑道,想一想後來的明朝晚期,還不是那麼過了。

“這很危險啦。”

“對於國家來說,那是很危險,但對於首宰個人來說,說不定反而成了賢相。這是其一。其二,國家財政越來越困窘,主和派就會佔據上風。更不能同意王韶經營秦州。那麼西夏早遲會得到河洮。”

可能王安石不變法,不會有這麼厲害的黨爭產生,然而後果會更嚴重。比如王巨說的這個第二條,有許多人責怪童貫的海上之盟。但金朝崛起,滅掉遼國後,難道宋朝不打燕雲主意,同樣還是拿不下來。那麼金人不拿燕雲?拿過燕雲後看到宋軍的戰鬥力,豈能不南下?但那時西夏得到洮河。會更強大。他們會怎麼做,說不定就能席捲陝西與四川了。到那時。宋朝邊一個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江山都未必能存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