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 (2 / 3)

“夫君,塞外寒苦,你自己兒要照顧好你自己,”雲氏一邊縫著衣服,一邊叮嚀道。

“恩,”康成答道。

比起唐朝的戍兵,宋朝無疑更仁道些。

然而缺陷很多,首先放在京城豢養,隨著東京城的繁華,許多將士沾染了浮誇的性子。又拖累了國家的財政。同時將士自己一家同樣過得很苦,多是過著妻離子散的生活。

這也是宋朝危機之一。僅是王巨提出的那個裁兵制度還是不夠的,所以王巨才想到了五年義務兵制與豢兵制度的結合體。

不過這條道路想要實現,仍很遙遠。即便第二步的裁兵,到現在還沒有執行呢。

但云氏也不是太擔心。

這些年都是這麼過來了,雖然丈夫去了西北,不過這幾年戰事並不多。相反的,最危險的遠戍地區不是北方,而是南方,許多禁兵因為水土不服去了荊湖南路與嶺南之後,便再也不能回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況且她的丈夫康成還是騎兵廣銳營的十將,相當於一個半普通士兵的薪酬,因此一家子生活雖然不能說好,但也能保持一個溫飽。

“夫君,西北好象不太安靜。”雲氏一一句沒一句地繼續說著。

“那更好,我好立功。”

“不要瞎說,大順城那一戰,我聽說死了很多人。”

“那是沒本事的人,以我的武藝,能戰死沙場嗎?”

“你武藝好。但及那個胡謙嗎?”

兩人只是說著玩笑話,西北這幾年不是很太平,不過四小路的情況各不相同,秦鳳路與涇原路有些衝突,但規模不大。鄜延路似乎打了幾仗。也不算特大的戰鬥,死的將士同樣不多。況且康成去的是相對平靜的環慶路。

不過夫妻之間的對話,認真分析,卻能暴露很多問題。

相比於唐朝,宋朝對犧牲烈士家屬的撫卹更仁道,但這些撫卹經過層層剋扣。未必會真正發放到其家屬手中。反而對立功將領的升遷做得卻不是很好,比如張亢,再比如蔡挺,大順城那一戰真的有功,但蔡挺卻在渭州繼續飄著。以至蔡挺無奈地寫了一首詞: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橐鞬錦領,山西年少。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俺有功啊,可朝廷真將俺當成了玉關老人忘記了嗎?

再比如姚兕,也沒有升多少官。繼續呆在了荔原堡。

還有王巨呢。

所以普遍的將士寧肯不立功,也不願意上沙場拼死作戰。

其次邊境的相對平靜。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想到下面的戰事,或者說大多數將士也沒有做好下面大戰的思想準備工作。

再次。無論王巨與王韶,看到了這些情況,卻無所謂,因為他們的底牌不是禁軍,而是邊軍,蕃軍。禁軍進一步在戰場上邊緣化。

夫妻二人說著話,與生死無關,只是分別的離苦……

…………

王巨最看重的就是軍事,軍事上最看重的就是速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