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7章 歪樓 (3 / 4)

而且北宋滅亡了,這群士大夫逃到江南,依然不反省。

文彥博說道:“陛下,範鎮此議極是。”

趙頊也沒有反應過來,想了想說:“那就這樣吧,下一道詔書送達寧州。”

王巨為什麼呆在寧州,也上書陳述了原因。並且也不會有人指責王巨懦弱,他可是敢親自上戰場殺人的主,能說王鉅貪生怕死嗎?並且空前的敵人到來,在這個三十萬大敵、勝負未決之前,誰也不敢指責王巨的戰術。

但這一回大家全部想錯了,王巨是什麼人哪,士大夫,文臣,在宋朝這兩個詞就代表著高大上,偉正光,代表著最大的流氓,霸氣側漏,皮厚無敵,超級腹黑不要臉!上朝能做道貌岸然的君子,下朝能做有文化的超級流氓。

咱們都是這個流氓集團的一份子,誰怕誰哪。

所以不久後馮京就尷尬了……

趙頊正要宣佈讓大家退下,御史薛昌朝說道:“陛下,臣七上疏折,讓李定為所生母追服,為何不報?”

李定這個母親的事,經過蘇東坡步步推動,折騰了大半年,還沒有完。

王安石罷免了許多御史,但不能讓御史空掉,又提撥了一批御史,包括林旦與薛昌朝。

這兩人接著來。先是林旦上疏,始則以侍養便為行服之年,及聞朝廷議令追服,複稱仇氏非其所生,本末反覆,實避追服。伏以禮法二字,系朝廷之大端,定既墮敗人倫,不能自請,尚冀朝廷申明以正薄俗,豈可曲徇定之私說,廢蔑大義復加擢用!

李定並沒有說仇氏不是他親生母親哪,只說仇氏死了,自己不知道,他父親害怕以後有人做文章,以自己年老要求李定回來歸養,因此李定辭官回家養了幾年老父親。也就是李定在丁憂時間內,並沒有做官。

但林旦是言臣,言臣能風聞言事,何謂風聞。就是那怕聽到一些傳聞,更可上書彈劾。

然而不是讓你們造謠的。

可風聞與造謠有多大的區別,誰能說清楚?

第一奏不報。第二奏又來:按定初言,明知仇氏為母。雖未行服,但嘗解官侍養,其情猶可恕者。因朝廷再加審詰,既避追服又懼得罪,遂作為繆悠不可考實之言,冀為終身之疑,內欺其心,上惑朝廷。此則天下之所共惡者。使定自請追服,猶未能逃名教之責,況朝廷覆問,言者紛紜,經涉時月,曾無一辭以請,安然自得,略無媿畏,便己背親,賊害忠孝。無甚於此。朝廷方且遷官進職,置在勸講,臣實不知其可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三奏:父子相隱。聖人以為直。今李問閨門之私,郜氏、仇氏平時不正之偶,緣定之故,暴其宿醜,喧布朝野,彰父不義之惡,忘母所生之恩。

這一回連李定父親都倒黴了。

但林旦有沒有想過,因為李定父親窮,仇氏便逃跑改嫁。李定父親怎麼想?難道被自己的女人戴了一頂超級綠帽子後,做丈夫的還懷著感恩的心情。不僅自己要感恩,還要兒子去感恩?奶奶的。這個想法太td的前衛,太td的仁愛了。

第四奏,宰相王安石以定素出其門,力為薦引,雖舊惡暴露,猶曲折蔽護,言事者敷陳義理,一不省顧。淮南轉運使劉瑾,定陰相交結,希合附會,故作疑辭,附下罔上,表裡欺蔽,致不孝之人擢為君側。臣至中書,安石謂臣言,此事自出上意。臣聞古之事君者,善則稱君。今眾人知仇氏為定母,安石獨以為非;眾人知定為不孝,安石獨以為可。

這次直接將矛頭指向王安石,並且連淮南轉運使劉瑾都倒黴了。

然而劉瑾當真陰結了李定?沒有啊,朝廷讓他查,他就派人去查,查後也是實話實說。難道就因為沒有附和你們倒王安石,推翻王安石變法,弄臭載髒李定,那麼就成了希合附和,附下罔上之輩?

總之,王安石變法確實有很多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