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573章 以進為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3章 以進為退 (3 / 4)

“希望那個黑窟窿早點填上,”章楶心中默默地說道。

兜裡有糧,心中不慌。

國家財政赤字,總不是一個事兒。

就象這次出兵,如果財政寬裕,豈不能取得更大的戰果。正是因為財政問題,大軍到了鹽州,一起停下腳步。

不能說時機不好,最少在趙卨代替郭逵之前。時機還是不錯的,渭州是蔡挺,秦州乃是韓維。聽說此人同樣很欣賞王巨,延州是郭逵,雖然不會象蔡挺那樣的大力支援,但不會從中制梗,況且還有韓絳呢。

“看來那天與王巨好好談一談了。”章楶心中又想到。

所以任何事都沒有那麼簡單。

王安石也不是斂財斂瘋掉了,連赤貧百姓的錢也要斂,這是換取豪強的一種苟和。然而結果在斂財為前題下,赤貧百姓怨聲載道,豪強更是恨氣沖天。兩頭都不是人……

就是這樣斂,到他第一次下臺。就是未來那場超級旱災到來時,還沒有將窟窿填上。

不過國庫倒是漸漸充盈起來。趙頊儲備這些財貨,一防大災,他即位那年河北大旱,國庫空空如也,無法賑濟,給他留下太深的陰影了,二防大戰,宋朝打仗特花錢,然而趙頊這麼做,卻更將王安石推到了深淵。

王巨這麼幹,看似好心,卻會使矛盾更加激化。

當然,王巨也在想辦法,當真劫富濟貧哪,他也不是俠客。

不過王巨的一些做法,也帶來了消極的意義,非是這個加強版青苗法,而是他的獎勵。

三軍賣命,死了那麼多將士,想辦法給他們多弄一點錢錯了嗎?看似數量龐大,實際均攤下來,每人分到手還不足五十貫。

不過以後讓宋朝如何用兵?

那麼為了勝利,朝廷只好提高獎勵,那又會逼得趙頊進一步的斂財,以便實現他的強國夢……

好了,站在各人的角度,有各自的想法,但每一個想法只要在變革的前題下,都會有利的一面,也會有弊的一面,除非不變。或如後世的醫改,房改,教改,是帶動了經濟發展,但真的真的坑爹啊。

這些麻煩可以放在以後解決,章楶繼續在三個堡砦遊說百姓。

那邊河西戰役也結束了,董氈河湟兵不是吃醋的,仁多零丁同樣也會用兵,並且成了哀兵,兩人打得頭破血流。

董氈最後帶著三軍退回湟州。

這次董氈有點功勞,於是趙頊準備授董氈錦州刺史。

但文彥博率領群臣上書,說若無董氈出兵河西,西夏軍心不亂,就無王巨於慶州大捷,因此董氈有大功於宋,請授一節度使之職,以獎其功。

呂惠卿氣瘋掉了,當場就爭了起來,說董氈只是想撈好處,故西夏大軍深入到慶州後才出兵河西抄掠,哪裡有救援宋朝之心?並且王巨未離開京城便料定此事。即便如此,董氈出兵河西,西夏也沒有撤軍,反而增兵於環州。倒是蔡挺出兵天都山後,才終使西夏產生撤退之意。前線三軍將士浴血奮戰,才取得如此大捷。自己的軍隊不獎勵,反而歸功於一外蕃,讓三軍將士如何作想?

可是呂惠卿孤掌難鳴,很快他的聲音就淹沒在一片要大肆封賞董氈的聲音裡。

趙頊氣得坐在龍椅上說:“前方難得大捷,沒有想到朝堂居然如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