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22章 都在變 (2 / 4)

“殿下,我打算以後讓天賜管理彼岸的那塊大陸。”

“那個大陸聽說很大。”

“是很大,大約是兩三個我朝面積大,不過許多地區如同西夏一樣,缺少較大的河流,最大的幾條河流,頂多與濟水淮河相彷彿,相對於這麼廣大的地區,水源嚴重缺乏了,因此許多地區是沙漠戈壁,真正能耕種的面積還不及我朝一半,不過餘下還有許多地區適宜放牧,若是按照現在的標準,若是經營得當,能容納一千萬戶吧,就不能再多了。”

這是指能容納百姓的數量,但上哪兒弄這麼多百姓?不過王巨意思是指可能讓趙念奴的兒子,以後做這片大陸的王者,並且還可能不是一個小國的王者,用此做補償。

“你啊,不要想那麼多,”趙念奴有些好笑地說,又道:“不過祝你一路保重,凡事不可太拼命。”

“謝過殿下。”

兩人秘密見面後不久,王巨便離開京城了。但他還沒有將弟弟帶走,繼續讓他呆在國子監讀書。實際就是讓趙頊安心……

這樣,是很不好的。

趙頊也不可能只聽王巨一個人的,那怕王巨真的料事如神。

於是他又召見了另一個重臣,張方平。

這個人軌跡與王巨很相似,在宋仁宗時,因不附韓琦與范仲淹,又不附呂夷簡晏殊,於是儘管頗有才幹,卻一直不得重用。

到了趙頊即位之時,同樣還是如此,與司馬光文彥博等人不合,又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繼續呆在地方上飄。

所以這樣的大臣,有可能反而更可信些。

而且算起來,張方平也算是成名已久的重臣了,更不要說在倒韓時,張方平起的作用。

趙頊便問:“祖宗有什麼好的禦敵之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方平說道:“祖宗不勤遠略,如夏州李彝興,靈武馮暉,河西折御卿,都是許以世襲,因此邊境無事。董遵誨扞環州,郭進守西山,李漢超保關南,皆十餘年,優其祿賜,寬其文法,因此以十萬五軍而獲百萬之用。所以終太祖之世,邊鄙不聳,天下安樂。”

這話兒說得也不錯,可關健現在許不許武將統領邊境重州鎮政經軍三大權利?

再說趙頊有趙匡胤的軍事才能嗎,沒有,如何坐控中庭指揮?

而且趙匡胤當真不想圖謀燕雲嗎,不是不圖,但飯得一口口吃,荊湖。巴蜀,南漢,南唐。吃完了就要吃河東了。如果趙匡胤未死,吃下河東。不用兵燕雲?

那麼何來的先北後南,先南後北的爭議?

但還沒有下面的話雷人,張方平又說道:“及太宗平幷州,於是想取燕薊,這才有了契丹之患,曹彬、劉廷讓、傅潛等數十戰,各亡士卒十餘萬。又內徙李彝興馮暉等族,於是有了李繼遷之變。真宗之初。趙德明納款,及澶淵之克,遂與契丹盟,至今人不識兵革,可謂盛德大業。祖宗之事,大略如此,亦可以鑑矣。近歲邊臣建開拓之議,皆行險徼倖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蒙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患,不可聽也。”

如果沒有王巨。趙頊也許能聽進一部分。

然而現在他聽不下去了。

曹彬、劉廷讓、傅潛,是指岐溝關之戰,君子館之戰,宋遼瀛州之戰。

這三戰確實是敗了,不但這三戰,高梁河之戰敗得也很慘,但那一戰是宋太宗親征,張方平就沒有提,這也有含味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