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24章 縮影 (2 / 4)

斂財斂到什麼份上,連熙河的蕃人都開始攤派稅賦,王韶說不能啊,熙河新復,這時候應當是收買人心,而不是加稅,況且有了市易,一年也能替朝廷賺回不少錢,何必斂那個可憐的兩稅。王安石不聽,王韶氣得要辭職。被趙頊安撫下去,然而這個疙瘩便埋下了。

…………

“子安,介甫公為什麼這麼做?”韓韞問道。

“介甫公變法的用意是為了國家富強,然而變法始至今天,仍未填上積欠,並且去年罷相也讓介甫公產生了警惕心,既然能罷一次,就能罷第二次,因此介甫公不敢停下變法腳步。”

“就是斂財的腳步。”

“也不能說全是斂財,實際有的變法還是有益的,如農田水利法,將兵法,倉法,以及深化坊場河渡,興辦教育,以及其他一些做法,就是青苗法與免役法,如果換一種方式執行,同樣是良法。”

“難怪他容忍了呂惠卿那麼久。”

“也許是啊,可他忽視了,一旦翻目成仇,如何能團結一心,不是他一個人,而是一大群人。”

先是鄧綰彈劾章惇附呂惠卿,於是章惇貶知湖州,其實真冤枉啊,章惇對變法,對王安石一直很忠心的。

然而兩個大佬在內鬥,就是沒有王巨提醒,讓他幫助誰。

可是王安石呢,以為他只是一個小人物,正好沈括比較聽話,便用沈括替代了他,擔任三司使。

但王安石一直沒有對付呂惠卿,實際原因很簡單,韓絳隱隱反對他的“法”了,於是下去。呂惠卿雖然想上位,但不反對法。對事不對人,如果拉攏得當,呂惠卿還會是一個好幫手。

王安石以己心比人心,那可能呢,這個錯誤范仲淹犯過,王安石現在繼續。而且呂惠卿確實是一個有才幹的人,諸如王巨再三誇獎的農田水利法,以及青苗法與均輸法,實際大多數就是出自呂惠卿之手。對於這個人才,王安石也不想放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呂惠卿雖呆在中書,小動作也沒有停過,只是動作更加隱晦,因此王雱不服。王安石不對付呂惠卿,王雱出手了。他與中書戶房習學公事練亨甫與呂嘉問、鄧綰聯手,羅列呂惠卿的罪狀,呂惠卿察覺後,先發制人,先行寫奏章上訴。趙頊便將奏章拿給王安石看,王安石便問王雱。

王雱說有這麼一回事。

王安石不喜,便責怪了王雱幾句,王雱本來就生著病,而且他一直反對王安石這種優柔寡斷,曾經說過一句話,若想變法成,當斬韓琦與富弼。

何謂變法。且看商鞅怎麼變法的。

不論商鞅的下場,但沒有商鞅,那來的強大秦國?

因此更加焦急。急怒之下,病發去世了。

兒子一死。王安石想不開,又提出辭相。鄧綰害怕王安石辭相,他會被呂惠卿整,請求趙頊挽留王安石。

挽不挽留王安石與你有什麼關係,況且王安石雖因失子傷心說辭相,也沒有將話說死。於是趙頊便查問這件事,最後鄧綰,練亨甫。呂惠卿一起下去。

鄧綰可不是一個好貨色,我幫助了你,幫助了你兒子,但現在皇上責問我,你王安石居然不出面,我記下了……

如果從開始王安石聽從韓絳的意見,稍稍緩解百姓,立即將呂惠卿打壓下去,那麼不僅緩解了變法所帶來的一些危機,王雱也不會悲憤地病重去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