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698章 第三個(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8章 第三個(下) (2 / 5)

但也未必有十萬大軍。這時候行軍作戰多是虛數,有時候是真實的兵力,有時候僅是嚇唬人的。就象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實際哪有?可是自己與西夏兩次慘戰,西夏號稱十萬與三十萬,真實兵力卻是很接近這個數量。

因此王巨頓了頓說:“雖可能不足,但非常接近。”

他重視情報,兩軍還未開戰,便廣派斥候,甚至在很早就派人潛伏在這一地區。但不可能讓斥候一個個清點具體的兵力,只能聽敵人的議論。或者觀察後做一個大約的估計。

燕達想了想說:“少保,據我猜測。此時楊義貞大約也得知我們另外兩路的訊息。”

另外兩路便是指姚麟與姚雄的南路兵,以及熊本帶來的西北路軍隊。南路軍行軍速度很快。據早上得知的訊息,他們已經行軍到了枯柯賧,估計現在已經接近了未來雲南路的第三府永昌府。一個雲南路置了三府,這說明朝廷還比較重視這一地區的,雖然有人不喜,但是大理面積太大了,幾乎相當於宋朝四分之一的面積,就是人口少了一點,所以置了三府,也是為了便於管理。不過王巨懷疑朝廷隱約想有將雲南路還要分割成兩路或者三路管理的想法,畢竟正式置了路一級的機構。想要減少安史之亂的可能,那就得將其進一步弱化。如果一切為三,那就不會有遺留的危害了。

不過真相如何,王巨也不大清楚。

但這個城池也比較高大堅固,即便兵力空虛,姚麟沒有帶充足的攻城器械,也不易能攻克的。當然,王巨不會傻呼呼地真讓姚麟攻克永昌城,這一行真正目標非是永昌府,而是大理城西部地區的雲龍賧。

可從現在兵力走勢,似乎宋軍不僅僅是想拿下永昌城,而且還想對大理兩面夾攻。

至於熊本兵力到了哪兒,王巨不大清楚了,中間終是隔著楊義貞的兵馬。

王巨說道:“燕將軍,你意思是說我們三路兵馬圍攻大理城,特別是大理城後方的兵力讓楊義貞陸續抽調出來,熊公正以很快的速度殺向大理。楊義貞感到危險,又看到我們陸續地分兵,中路軍兵力並不多,所以楊義貞又想吃掉我們這一路兵馬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是他們唯一能做出的選擇,如果派軍隊回去,那不是派軍隊回去,聽聞後方有警,馬上軍隊就潰散了。如果派軍隊南下,相隔有點遙遠,又多是山路,還未等他們狙擊到姚將軍的兵馬,我們已經抵達大理城下。”

“為什麼不投降呢?”苗履問。

“他們兵力比我們還要多,怎麼投降啊?”燕達樂道。

“這倒有可能。”

“少保,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說說。”

“洱池東面有許多甸子盆地),有的甸子面積廣大無比。我們兵力少,可有許多騎兵。”燕達道。

王巨現在手中的兵力是不多。但那又如何呢,當初在慶州與西夏兵力相差了三倍,還不大敗了西夏大軍。況且是大理的軍隊?最主要楊家雖有主人之優勢。可是王巨打著段氏的旗號,在人和上並不弱於楊家。俺們是外來者。你們卻是“亂賊”,大家彼此彼此。

另外就是騎兵,現在九成騎兵集中在王巨手中。當然,這個騎兵不能與蒙古騎兵相提並論了,但與步兵相比,他們還是一輛輛小型裝甲車。

並且拿下數關後,現在無論是雲南賧,還是品賧地區。有許多大型盆地適合大規模的騎兵衝突。

這才是王巨軍中最大的優勢。

燕達又說道:“因此一戰而勝之,再用騎兵席捲,跟隨著敗軍後面,咬緊這些敗軍,趁機拿下龍尾關。”

大理城有四大屏障,西邊是點蒼山,東邊是洱池,北邊是龍首關,南邊是龍尾關。天寶十三年,唐朝派劍南留後使節宓率十萬大軍攻南詔。正是在龍尾關前受阻,加上缺少糧草,水土不服。將士飢腸轆轆,軍中又有許多人染病。於是南詔王閣邏鳳與吐蕃聯合起來進攻唐軍,導致十萬唐軍全軍覆沒,李宓自投洱海殉國自殺。

當然,王巨想攻打大理城,也注意到這段歷史。

因此一防的就是瘧疾,水土不服還好一點,來的不是中原軍隊,而是廣南西路的軍隊。雖有影響,影響不大。二防的就是糧食。僵持了這麼長時間,王巨籌集了大量的糧食。

並且王巨原來的計劃也不打算強攻龍首關與龍尾關。這不是楊義貞在雲南賧西側山脈上設的那些關寨,而是真正的重關,遠比善闡城都難以攻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