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3章 朔正 (2 / 4)

還有一種就是冷處理,但要冷處理,不僅趙頊主動地壓著,還要這幾個宰相配合著。不然,王巨就是想低頭,事兒也鬧不清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做為一個官員,多是說一套做一套的。

往往一個領導在上面開會,說反腐倡廉呢,但不知道門口正站在的人,準備等他說完上臺去抓捕他……

宋朝也差不多,只是形式不一樣罷了,比如說愛民如子,有多少官員真正做到愛民如子呢?

範純仁可不相信王巨就這樣輕輕地放下去。

不但範純仁,許多大臣也不會相信王巨就這樣放過去了。

隨後王巨動態似乎也是如此。

第二天王巨給蔡確拜了年。

準確的說,趙頊一朝首相不能包括王巨。可能後人多對宋朝官制很糊塗,其實只要知道了,也不難以甄別。

比如差官制,職官是拿工資的,階官是名譽官職,論資排輩的,差官才是實權官。

比如宰相,西府宰相只有處理軍務的權利,對政務只有提議權,相反東府宰相不僅有處理政務的權利,多少還有一些過問軍務的權利。

東府宰相又分為平章事與參知政事兩個級別,參知政事無疑是副相了,不過平章事還有一些區別,這個區別也容易甄別,加平章事後面綴集賢殿大學士與昭文館大學士的只能稱為宰相,而不能稱為首相,只有綴上監修國史的才是真正的首相,所以這個監修國史並不是真的監修國史,只是一個區別的榮稱。後來改制了,則是中書令為首相,在史上則是中書侍郎左僕射為首相,右僕射為次相。

因此趙頊朝的首相只有韓琦、曾公亮、韓絳、王安石、吳允、王珪、蔡確七人。

不過也要看,就象范仲淹為參知政事時,東府上面還有章得象與晏殊,不過因為慶曆新政,實際上政務大權並不在晏章二人手中,而是在范仲淹手中。同理,曾公亮與韓絳為首相時,因為王安石變法,他們手中的實權並不比王安石多。

這個性質一直延伸到了王巨,雖然王巨二次進入東府,沒有擔任首相,上面要麼有老王,要麼有蔡確,不過實權最多的還是王巨,特別老王死了後首相落到蔡確之手時。

就是現在,王巨在朝堂上或多或少還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要怎麼看了,如果蔡確心胸狹隘,弄不好兩人就會反目成仇,不過王巨一直做得不錯,第一蔡確這個首相確實等於是王巨讓給他的,第二王巨一直沒有與蔡確爭過,加上兩人在政務上衝突不多,故總體而言,蔡確與王巨關係還是不錯的。

這時候,王巨拜訪蔡確想要做什麼?

隨後不久,連元宵節都沒有過,王巨就離開了京城。

現在西北還是天寒地凍之時呢,王巨根本不用這麼急。因此這更讓某些人憂心仲仲,他們倒不是擔心王巨學習安祿山,在宋朝想做一個權臣是可以的,但想做安祿山是很難很難。之所以擔心,乃是王巨一旦去了前線,更容易弄出些風波來。

不過擔心者,或者擔憂者,只是極少數知道內幕的人了。

京城裡議論最多的還是宮宴上發生的事,王巨在宴會上莫明其妙的舉動,以及朝廷同意與西夏議和。

前面的倒無所謂了,權當王巨發了一回神經。

主要的還是後面,朝廷在這個大好局面下,為什麼要與西夏議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