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8章 誘餌 (2 / 4)

總之,這樣的分兵依然顯得有些笨拙,不過現在的宋軍只能如此了,想象唐朝李靖滅吐谷渾那樣分兵,又能相互成功的配合,相互建功,那是不可能的,不說兵了,就說將,現在宋朝是有一些很能打的武將,但有幾人能及得上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與契苾何力?王巨也犯不著冒這份風險。最少這樣雖略過笨拙,但很穩,不會犯下嚴重的錯誤。

中右軍乃是真正的主力軍隊,這也是地理因素造成的結果。

因為很早就做了提前準備,將京兆路與河東路的援軍集結到保安軍、慶州與環州前線,十幾天就足矣了。但集結到蕭關前線,恐怕得一個月時間,不可能拖上一個月之久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另外就是物資,除了提前在平夏城與蕭關準備的物資,餘下的物資多是從中原調集而來,也不可能捨近求遠,將物資慢慢運到蕭關。

因此王巨坐鎮慶州,這一路軍隊不但集合了環慶路、鄜延路、京兆路的宋軍,還從河東路那邊抽調了大量兵力與民夫過來。

主將是王巨自己兒,副將是劉昌祚、种師道,監軍則是“三朝老臣”梁從吉,此人平過王則,與西夏多次作戰,有著豐富的對夏戰鬥經驗,曾官拜年皇城使,而且資歷老,對宋朝忠心耿耿。有此人監控三軍,一是能讓宋朝放心,二是不會成為三軍的拖累。

這一路還是分成了兩路,劉昌祚出兵鹽州,拿下鹽州城後,派駐一部分兵力防守,餘下的兵力則南下橐駝會,兵指靈武大道溥樂城,與王巨主力軍隊匯合。

王巨這一部兵力則是出兵蝦蟆寨,同時派出一部側翼掃蕩橫山北部的青崗峽、清遠軍城、萌井、折姜會等西夏駐軍地,於溥樂城與劉昌祚兵力匯合後,徑向靈州城。

不過這樣的用兵有一個缺陷之處,那就是放過了宥州、洪州、夏州、鐵門關這些大後方。並且遼國已經再三派使“調解”,若是這些留守的後方夏軍與遼軍匯合,則嚴重地威脅了宋軍後方的安全。

所以為了防止意外發生,西北最強兵種折家軍,以及銀州到代州的原有宋朝駐軍,沒有敢調向南方,以防遼國有所異動。

不過好在這次伐夏準備充分,就象這次三軍調動,涉及到河湟路、秦鳳路、蘭州、涇原、環慶、鄜延、府麟以及河東數路的兵力,如果包括蕃兵與民夫,兵力達到了驚人的近六十萬人,比前幾年那次伐夏還多了十萬兵馬!在中國整個冷兵器史上,單方面用兵數量也擠入了前十位。

而且為了防止遼國反應過來,調動的時間十分緊急,除了民夫徵調出現了一些混亂,但各營官兵卻始終沒有出現大亂子,正是準備充足之故,自去年起,就開始陸續安排下去了。

另外就是前線推移到了天都山、橫山,節約了行軍時間。

包括物資,大多數也提前運到了前線,再不會發生前次伐夏,物資跟不上來的情況。

不過缺陷仍然存在著,即便河東前線、府麟路與銀州地區,派駐了許多兵力,監視著遼國的動靜,但夏洪地區仍在西夏掌控之中,因此又逼得宋朝不得不將靈州拿下,才可以真正用兵河西興慶府。

然而宋朝雖然前年乘西夏不備,攻下靈州,又催毀了許多城牆後,才撤回來,不過相隔了一年多時光,作為河西最最重要的門戶,西夏已經修葺完備,熊本帶著兵力,已經完成了三軍匯合,靈州仍沒有拿下。

這逼得後方不得不調動大量物資支援靈州會戰。

加上作戰計劃提前了近一個月,後方大批物資未能及時運達前線,因此這支後勤隊伍龐大至極,僅是各種馬匹就達到了近萬匹,其他各類拉運貨物的大牲畜達到了三萬多匹,數萬輛大型輜重車,除了從陝西路本土調來一萬餘名蕃兵蕃強人,當成了臨時民夫,又從河東路那邊調來姚麟訓練的那近兩萬名邊軍,以及近四萬名由其他州府壯丁、弓箭手組成的民夫大軍。

不過後面這四萬名壯丁與弓箭手也是一次有意的安排,一是陝西路本土丁壯不足,二是藉助這次機會,讓他們抵達靈州,適度地參與攻防戰,讓他們感受一下實戰,畢竟未來邊防的重心將會從陝西路漸漸轉向河東路與河北路。

但這些民夫軍事素質十分差,大半人連黑漆弓,也就是宋朝官員所用的複合弓,都不會使用。不過與章楶無關,河東路實際也訓練了許多邊軍,但將姚麟這支邊軍抽到陝西戰場後,為了防止遼國有異動,這些邊軍與戍邊的禁兵,以及西北少量蕃兵包括折家軍,一起駐紮在邊境,不敢再調動了。

於是姚麟抽調了一些老兵,塞入河東各營壯丁弓箭手行列,每到傍晚安營紮寨之時,抽空輪流教導他們使用朝廷的制式武器,整合隊伍行列。

姚麟轉了轉,然後看著遠方。

這一龐大的後勤押運大隊剛剛過了溥樂城,前面就是耀德城,原來是宋朝所置的兩個戍兵駐地,靈夏失守後,成了西夏的戍兵場所。但現在全部收復回來了。

耀德城過去就是靈州,如果情況正常,兩天時間便可以抵達靈州城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