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854章 囚籠(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4章 囚籠(中) (3 / 4)

但後來朝廷聽到戰鬥經過,趙頊很不放心地寫了一份詔書詢問王巨,如果興州城中不內亂,王巨的水攻能否成功?

原來是西夏人的,怎麼折騰都行。但現在屬於宋朝了,趙頊擔心了。

王巨看到後哈哈一樂,然後回信,寫了詳細經過。

其實它是一場心理戰術,從一開始王巨就未想到過用水攻破興州。不過興州城中西夏軍民憋著一口氣,只要這口氣在,那怕沒有城牆,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戰鬥。

因此王巨想出這條計策,先讓西夏軍民鬆懈,宋軍不攻城了,生活又是如此的困難,讓城中的西夏軍民生活在煎熬中,再加上謠傳,人心必會從誓死一戰轉為恐慌。再刻意將那個水攻計劃傳給戰俘聽,戰俘逃進興州城。如果不是有意這樣的安排,不要說一百多名戰俘了,一個戰俘也逃不到城中。就象遼軍,也派了大批斥候潛到這邊打探,但一個斥候都沒有成功潛入到黃河河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能不能淹到興州城,也許能淹到吧,但想沖垮興州的牆基是很困難的,於其擔心興州,還不如擔心京師,那段黃河才是真正的地上懸河。

而且那個簡易的堤岸能不能囤積巨大的洪水還是一個問號呢,之所以河水變淺了,乃是上游所有陡門關閉之故罷了。

但它是一個訊號,那就是未來朝廷不僅要注意詩賦經義,也要重視這些雜學小道,如果不是火藥,如何能動搖興州城牆,那麼以當時興州城中計程車氣,說不定得要數月之久才能將它拿下,而且會付出無數將士的生命。到時候三軍疲憊,又如何對付遼軍?

現在僅是黑火藥,一些粗陋的火炮,如果將來有更先進的利器呢?

…………

一支糧草隊伍陸續渡過黃河,然後進入金肅軍城,斡特剌雖然帶著大軍進入夏境,但因為用兵有點急,糧草攜帶得不多,因此後方還在山後數州繼續籌備糧草,況且斡特剌又向後方請求支援更多的糧草過來,不一定要運到前線,但先行擱在金肅城內,以防戰事時間拖長與惡化。

因此這段時間各州源源不斷地將糧草運過黃河,金肅城中的遼軍也沒有太注意,就在這時候,忽生變故……

河東路有一塊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府麟路,麟州、府州與豐州,真正屬於朝廷管轄的只有麟州,府州歸折家管,豐州歸王家管。下面則是屬於西夏的綏州。

所以有人說這片地區孤懸於海外,特別是豐州,頂在了最上角,真正孤懸於海外,由是被李元昊攻陷,導致宋朝一度想廢棄這三州。僥倖宋仁宗沒有同意,才使得宋朝沒有放棄這一重要門戶。

就在陝西節節慘敗之時,府麟路保衛戰卻煥發了截然不同的光彩,無論是折家軍,還是苗州知州苗繼宣,以及後來調撥過來的高繼宣,王凱,張岊,王吉等將,皆表現出色,數次擊敗兵力雄厚的夏軍,將李元昊打得抱頭鼠竄,慘敗而回。

朝廷這才漸漸恢復豐州編制。

不過因為忽裡堆之敗,豐州段的屈野河,濁輪川,麟州段的屈野河西岸,皆陸續被西夏侵佔。這種情況直到種諤開邊後,才得以改善,並且府麟路的官員也多次擊敗西夏人,順著黃河南下,開拓了數個堡砦,但還沒有真正與延州溝通,依然是一塊飛地。

直到幾年前,王巨回來後,開始經營西北,朝廷陸續收復了整個綏州,府麟路才與鄜延路聯成一個整體。然後朝廷兩路聯手拿下銀州,朝廷採納了王巨建議,以東橫山為界,銀州等地一起交於府麟路管轄。

主要未來府麟路依然頂在了最前線,得有足夠的百姓耕種,這樣才有充足的糧草調動,不然靠朝廷從後方調動糧食過來,成本太高了。其次想開戰,除非是大規模的作戰,否則一般都是各路自己處理,府麟路就必須有充足的兵力。面積小了,屯兵也少了,以後與遼國交惡之時,則沒有足夠的兵力保障勝利與全路平安。現在不但府麟路多了銀州,同時宋朝也藉機將屈野河西岸,豐州西側的屈野川與濁輪川收復回去,陸續地修建了許多堡砦,又撥給邊兵大量耕地,讓他們耕種,同時全境修了許多重要的道路。

現在的麟州知州,也就是府麟路首號長官叫訾虎,武將出身,此人可能在後世名不顯,實際上在這時候的宋朝,頗有威名,乃是河東十二將第一將,英勇善戰,多次擊敗西夏人。

正是這種情況,王巨與章楶才想出一條不可思議的戰術。

遼軍西下,進攻夏州城,同時許多宋軍從延州進入到綏州,再從綏州潛入到麟州,府州,豐州!

但在綏州做了一次休整,主要是讓大夥休息幾天,保障體力,另外就是三軍匯齊。同時王巨又勒令三軍主將必須聽從章楶指揮,實際上未來這一戰,王巨完全交給章楶了,他只在西邊配合呼應。自己離開了,宋朝得找到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但朝廷某些人仍對章楶不大信任,接下來的會戰便是章楶真正的正名之戰。

看到各方面的兵力調動得差不多了,許多物資也轉到了麟州前線,王巨又拿下了興州,主要就是最後面的一條,不拿下興州,兵力就無法徹底釋放。章楶下令總攻開始。

劉昌祚、种師道、訾虎都沒有上前線,他們得要負責一路安全,以防遼軍狗急跳牆,到處亂竄。

不過宋軍出動的兵力不少,兵分二路,西路主力軍主將乃是老將張守約,監軍乃是從河西走廊調回來的李憲。

這兩人都是“老傢伙”了,但他們因為上了歲數,所以行軍會很穩。穩還是接下來一戰的關健。副將乃是林廣,苗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