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的四個主角分別是誰> 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 (3 / 5)

信到了呂黨御史楊畏手中,楊畏又翻出來一件事,新舊兩黨未激化前,劉摯在家中還指點過章惇兒子學業。

章惇既然是奸黨首領,你為何還要指點他兒子的功課?因為那時你未得志,所以巴結章惇,這說明了你的人品問題,人品不好了,如何當國家宰相?

劉摯自辨,但這幾年他太瘋狂了,朝堂不僅有“呂黨”,還有一大批更多的低階官員,他們不是呂黨,不是朔黨大佬,心中自有一杆稱,只是因為官位低,沒有話語權,所以不敢作聲。

現在楊畏帶著一群大黨攻擊劉摯,機會來了,紛紛上書。

於是劉摯黨人榜也出現了,王巖叟、劉安世、梁燾、朱光庭、賈易……一共三十幾人,也就是這幾年跳得比較厲害的大佬們。這群人完了,劉摯等人陸續貶出朝堂。

到了這時候,高滔滔也冷靜下來。是不是象隋煬帝那麼昏暗,秦朝那麼殘暴,她不得而知,但知道朝堂如此之亂,乃是從古至今都沒有出現過的事,至少是大一統王朝正常年代沒有出現過的。

高滔滔反覆思量之下,下詔,將“巨黨”範純仁、王存、蘇東坡等人召回京城,畢竟範純仁是溫和派首領,想用他來緩和宋朝的矛盾。

不過就是範純仁回來也毛用,朝堂如今戾氣太重了,他也不敢有所作為。

國家繼續走向衰敗中,第二年春天,高滔滔為了減輕民怨,又做了一件事,讓孫子迎娶狄家小娘子,想用皇帝的親事,國家的喜事,來進一步緩和矛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因為她對狄家小娘子極度不喜,這場親事又引起爭議。因為不喜,這場親事十分低調,幾乎只用了一輛小轎子將狄氏抬到皇宮,然後親事就結束了。

範純仁便上書,太皇太后,這可是皇帝大婚,這麼幹十分不妥,國家財政是很困難,但再困難,擠一場親事費用還是有的。高滔滔又是大聲將範純仁斥責了一頓,而且高滔滔十分委屈,俺讓孫子成親了,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俺也準備還政於皇帝,你們還要怎麼著!

這時候張薦進京述職。

宋朝到了縣編制,有知縣與主薄兩個官職,還有置縣尉,看各縣的情況,有的小縣置薄則不置尉,置尉則不置薄,尉在薄之下。不過隨著人煙稠密,僅是三名官員難以管理一縣,於是宋仁宗皇佑時,又詔凡是兩萬戶以上的大縣,可以置縣丞,丞在薄尉之上。但這是可以置,不是一定置丞。

華亭縣便沒有置丞,但置了薄與尉。

原來的縣尉是一名老進士,五甲及第,五甲不值錢了,又上了歲數,也沒有與張段產生什麼爭執。

去年這名老縣尉死了,朝廷便派來一名新的縣尉,這個王縣尉出身不錯,三甲進士。

因此到了華亭縣後,看到兩名胥吏位於自己上面,心中十分不開心,於是起了歹毒的心思。

其實張薦做得很不錯了,這道水利工程也比蔡確與王巨預想中要好,首先蔡確一直呆到永和元年冬天才致仕,這保證了兩浙路為這道水利提供了三年物資。

隨著蔡確下去,朝野內外開始了大清洗,包括沈郟楊這三名官員也被清洗下去,離開兩浙路。新上任的知州蘇維琮乃是劉摯的門生,不過在張薦吹捧下,蘇維琮也未刁難張薦,特別是蘇維琮前去華亭視察時,張薦有意帶領著一群鄉紳款待蘇維琮,席間大肆吹捧蘇維琮與其恩師劉摯,這讓蘇維琮很開心,甚至也撥出一些款項,繼續支援這道水利的修建。

劉摯下去了,蘇維琮也調走了,調來的新知州朱垓據說是範祖禹的門生。

現在宋朝這個門生別當真,真正有授業關係的很少,多是認一個大佬做門生攀關係,大佬也需要這些“門生”做事情,拓寬手中的權利。

這時候王縣尉也發現了一個真相。

華亭縣這個水利很低調,但實際規模可不小,長達兩百里,其實就是這個長度也不算是小規模了,更關健的是它的深度與寬度,寬達幾百米,深達十幾米,最深處達到了近二十米,還有許多支流也要改修呢。

所以用費不菲,似乎明面上看,用支來源很清晰,一是秀州與兩浙路的物資支援,二是當地豪強的“捐助”,特別到後來,連蘇州的豪強也紛紛來“捐助”,不是捐助,而是為了那些良田。

中國的耕地地力太薄了,特別是北方那些耕地,整整耕耘了數千年,許多田地皆“營養不良”,用王巨的話來說,如果不考慮到千家萬戶百姓的生存,他都想勸官家下詔,讓北方所有的耕地冬種紫雲英,春天漚爛後再種豆,這樣休養十年後,才讓百姓耕種,否則產量始終跟不上來。

而且與江東圩不一樣,這裡是塘田,離海近,汛期短,只要這道黃浦江將整個水利挑將起來,它們會瞬間成為宋朝第一等的頂尖良田。

最後是華亭縣本身的賦稅,隨著黃浦江往上游延伸,至少大型海船已經可以航行到上海務,再加上每年不斷地增加耕地與移民,商稅、賦稅皆陸續提高,雖然朝廷讓蘇維琮為知州,因為張薦馬屁拍得好,蘇維琮繼續同意華亭縣於原有賦稅基礎外的收入,繼續抽調出來,用於修建水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